温馨提示:本项目由志愿团体方发起,并已承诺该项目为非官方、非营利性活动。“志愿北京”信息平台方未委托或授权该团体或个人收取手续费、服务费等各类费用,参加活动前请仔细甄别项目信息合法性、真实性,谨防您的利益受损,“志愿北京”信息平台监督举报邮箱zhiyuanbeijing@qq.com
【370867】 社区志愿者之家
已结项
岗位1:治安服务 计划招募:90 已招募:63
岗位ID:
536020
岗位描述:
主要是治安巡逻、义务指路,治安防范
岗位条件:
18周岁以上,喜欢志愿服务的居民
“治安志愿者之家”的成立,旨在围绕志愿服务精神,打造一个集志愿者注册管理、志愿服务团队凝聚、志愿服务理念宣传等多元化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治安志愿者之家”成立以来,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原则,以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宗旨,结合社区工作的实际,把握工作思路,精心策划运行方案,明确其功能定位,确保社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治安志愿者之家”成立的背景
洋桥东里社区“治安志愿者之家”是以社会团体的形式参与社区治安防范工作,这种形式不但拓宽了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参与渠道,而且提高了群防群治队伍的规范化程度,也为街道治安志愿者工作在系统化、科学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今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安全、稳定、和谐的社区增添了一支生力军。因此,在当前的治安形势下,组建这支队伍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
二、“治安志愿者之家”开展的工作
洋桥东里社区“治安志愿者之家”自运行以来共组织策划15场活动,志愿者培训10余场,开展志愿服务体验互动5次,发掘志愿者骨干20余名。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同时也带动了更广泛的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目前社区治安志愿者有142名。“治安志愿者之家”在重点人排查、加强社会面防控、协助街道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多措并举,为全国“两会”及各种敏感日期间维稳工作保驾护航。具体做法如下:
(一)夯实基础,规范管理
完善社区“治安志愿者之家”的服务功能和工作制度,规范管理志愿者队伍,形成完整的志愿者工作档案和服务考评体系,实现志愿者与志愿服务项目的有效对接,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向社区延伸,形成特色的志愿工作项目。
一是加强治安志愿者之家建设,进一步完善治安志愿者之家的服务功能和工作制度,确实履行好组织、协调、联络和服务的职能。二是加强对治安志愿者的规范化管理,在全面研究总结志愿者培训、招募、管理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注册、考核、培训、激励、表彰等一系列制度,形成完整的治安志愿者工作档案和服务考评体系,以机制建设推动治安志愿者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等。三是建立完善的治安志愿服务网络,健全街道、社区两级志愿者服务组织,不断扩充治安志愿服务工作的参与主体,不断壮大注册治安志愿者队伍规模,提高治安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努力形成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专业结构、不同行业分布的治安志愿服务网络。
(二)拓展服务,打造品牌
治安志愿者队伍与治安服务项目实现了有效的对接,促进治安志愿者服务活动向社区延伸,从群众愿望出发,从实际条件出发,从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出发,探索创新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治安志愿服务的形式和载体,不断拓展治安志愿服务覆盖群体和空间范围,努力形成具有西罗园特色的治安志愿者工作品牌。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治安志愿者之家”大力宣传了志愿者服务的意义,传播志愿服务理念,营造舆论氛围,形成社会声势,使志愿服务深入人心,从而扩大了社区志愿者之家的影响力。社区制作用于宣传志愿者的展板3期共8块,通过广泛宣传志愿者服务典型事迹,倡导志愿服务精神,扩大“治安志愿者之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志愿服务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
(四)以训代练,提高效率
街道、社区先后对治安志愿者进行了培训,紧紧围绕安保防控工作,通过集中讲座、典型案例分析、工作讲评等多种方式使治安志愿者在掌握志愿服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抓好巡逻、守护、重点人监控和情报信息收集上报等基本技能的培训和模拟演练。在此基础上联同社区民警对社区在册的治安志愿者重点开展了治安防范技能方面的培训,有效的提高了治安志愿者的治安防范能力和综合服务素质。
三、“治安志愿者之家”取得的成效
社区“治安志愿者之家”的成立翻开了我街道治安志愿服务事业的新篇章,作为基层治安防范的重要参与力量,志愿者之家在丰台区、西罗园街道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明确努力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切实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架起社区志愿服务的“大舞台”。志愿服务活动架起了服务基层群众的新平台,志愿服务不仅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送去了“家”的温暖,同时也使他们自己在服务群众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
二是引领创新社会管理“大实践”。志愿者服务实践促进了志愿者转向社会,深入基层、承接“地气”,在协助社会建设、开展社会帮扶、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及时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某些缺位,较好地实现了志愿服务对社会管理的互补。
三是演绎服务奉献社会“大合唱”。志愿者的服务活动带动和影响了社会各界群众,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增强了“家”的凝聚力,营造了“奉献、互助、有爱”的良好氛围。
一、“治安志愿者之家”成立的背景
洋桥东里社区“治安志愿者之家”是以社会团体的形式参与社区治安防范工作,这种形式不但拓宽了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参与渠道,而且提高了群防群治队伍的规范化程度,也为街道治安志愿者工作在系统化、科学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今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安全、稳定、和谐的社区增添了一支生力军。因此,在当前的治安形势下,组建这支队伍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
二、“治安志愿者之家”开展的工作
洋桥东里社区“治安志愿者之家”自运行以来共组织策划15场活动,志愿者培训10余场,开展志愿服务体验互动5次,发掘志愿者骨干20余名。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同时也带动了更广泛的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目前社区治安志愿者有142名。“治安志愿者之家”在重点人排查、加强社会面防控、协助街道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多措并举,为全国“两会”及各种敏感日期间维稳工作保驾护航。具体做法如下:
(一)夯实基础,规范管理
完善社区“治安志愿者之家”的服务功能和工作制度,规范管理志愿者队伍,形成完整的志愿者工作档案和服务考评体系,实现志愿者与志愿服务项目的有效对接,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向社区延伸,形成特色的志愿工作项目。
一是加强治安志愿者之家建设,进一步完善治安志愿者之家的服务功能和工作制度,确实履行好组织、协调、联络和服务的职能。二是加强对治安志愿者的规范化管理,在全面研究总结志愿者培训、招募、管理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注册、考核、培训、激励、表彰等一系列制度,形成完整的治安志愿者工作档案和服务考评体系,以机制建设推动治安志愿者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等。三是建立完善的治安志愿服务网络,健全街道、社区两级志愿者服务组织,不断扩充治安志愿服务工作的参与主体,不断壮大注册治安志愿者队伍规模,提高治安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努力形成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专业结构、不同行业分布的治安志愿服务网络。
(二)拓展服务,打造品牌
治安志愿者队伍与治安服务项目实现了有效的对接,促进治安志愿者服务活动向社区延伸,从群众愿望出发,从实际条件出发,从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出发,探索创新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治安志愿服务的形式和载体,不断拓展治安志愿服务覆盖群体和空间范围,努力形成具有西罗园特色的治安志愿者工作品牌。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治安志愿者之家”大力宣传了志愿者服务的意义,传播志愿服务理念,营造舆论氛围,形成社会声势,使志愿服务深入人心,从而扩大了社区志愿者之家的影响力。社区制作用于宣传志愿者的展板3期共8块,通过广泛宣传志愿者服务典型事迹,倡导志愿服务精神,扩大“治安志愿者之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志愿服务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
(四)以训代练,提高效率
街道、社区先后对治安志愿者进行了培训,紧紧围绕安保防控工作,通过集中讲座、典型案例分析、工作讲评等多种方式使治安志愿者在掌握志愿服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抓好巡逻、守护、重点人监控和情报信息收集上报等基本技能的培训和模拟演练。在此基础上联同社区民警对社区在册的治安志愿者重点开展了治安防范技能方面的培训,有效的提高了治安志愿者的治安防范能力和综合服务素质。
三、“治安志愿者之家”取得的成效
社区“治安志愿者之家”的成立翻开了我街道治安志愿服务事业的新篇章,作为基层治安防范的重要参与力量,志愿者之家在丰台区、西罗园街道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明确努力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切实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架起社区志愿服务的“大舞台”。志愿服务活动架起了服务基层群众的新平台,志愿服务不仅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送去了“家”的温暖,同时也使他们自己在服务群众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
二是引领创新社会管理“大实践”。志愿者服务实践促进了志愿者转向社会,深入基层、承接“地气”,在协助社会建设、开展社会帮扶、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及时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某些缺位,较好地实现了志愿服务对社会管理的互补。
三是演绎服务奉献社会“大合唱”。志愿者的服务活动带动和影响了社会各界群众,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增强了“家”的凝聚力,营造了“奉献、互助、有爱”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