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项目由志愿团体方发起,并已承诺该项目为非官方、非营利性活动。“志愿北京”信息平台方未委托或授权该团体或个人收取手续费、服务费等各类费用,参加活动前请仔细甄别项目信息合法性、真实性,谨防您的利益受损,“志愿北京”信息平台监督举报邮箱zhiyuanbeijing@qq.com
【5755533】 青春向前志愿服务活动
已结项
岗位ID:
6797381
岗位描述:
服务居民
岗位条件:
身体健康,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中,服务他人,积极向上,思想紧跟国家的号召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和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我市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营造邻里守望、文明和谐、友善互助的社会氛围,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邻里守望”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把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与提升社区综合治理,与“三关爱”、文明社区创建结合起来,把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散居孤儿、残疾人、帮教对象作为服务重点,通过技术保障、资源共享、结对共建、文体活动、法律援助等形式,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社区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亮点。
二、工作流程
1、采集需求、设计项目。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组织社区工作人员、楼组长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散居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家中,了解他们的志愿服务需求,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设计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为社区居民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搭建平台。
2、发布信息、招募注册。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确定后,社区及时发布招募志愿者信息,明确志愿服务所需的条件和要求,吸纳社区居民报名参加。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等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为有意愿、能胜任志愿服务的居民进行志愿者登记注册。登记注册时,由居民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服务技能、服务时间和联系方式。由社区审核后予以登记注册。
3、组织培训、加强管理。坚持培训与服务并重的原则,由社区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通过集中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工作要定期进行,特别要重视志愿者骨干的培养。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志愿服务站点,跟踪掌握志愿者接受培训、参加服务的情况,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
4、开展活动、提供服务。围绕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等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力争覆盖困难群众所需的各种服务。采取社会工作者带志愿者的活动方式,组织志愿者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和安排下,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推动企业、机关、学校、医院等成立志愿服务队进社区服务,引导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5、做好记录、建立台账。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社区按照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制定的《关于规范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15]149号)确定的内容、格式和记录方式,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及时、完整、准确记录,为表彰激励提供依据。服务记录要记录在《志愿服务记录证明》上,注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等。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台账,把志愿者的服务记录汇总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并做到互联互通,使服务记录能够异地转移和接续。
6、激励嘉许、适度回馈。建立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根据民政部确定的认定标准,志愿服务累计达到100小时、300小时、600小时、1000小时和1500小时的志愿者,可依次认定为一至五星级志愿者。建立志愿者嘉许制度,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褒扬和嘉奖,授予荣誉称号。建立志愿服务回馈制度,志愿者可以利用参加志愿服务的工时,适度换取一定的社区服务,同时在就学、就业、就医等方面享受优惠或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