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项目由志愿团体方发起,并已承诺该项目为非官方、非营利性活动。“志愿北京”信息平台方未委托或授权该团体或个人收取手续费、服务费等各类费用,参加活动前请仔细甄别项目信息合法性、真实性,谨防您的利益受损,“志愿北京”信息平台监督举报邮箱zhiyuanbeijing@qq.com
【281953】 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项目运行团队
已结项
岗位1:综合保障岗 计划招募:100 已招募:27
岗位ID:
430392
岗位描述:
负责现场外围瞻仰群众引导排队工作。志愿者管理工作,协调工作等
岗位条件:
1、有志愿服务情怀;2工作认真负责;3、党团员优先
岗位2:第30届五四青年奖章服务毛主席纪念堂 计划招募:100 已招募:24
岗位ID:
534474
岗位描述:
负责现场外围瞻仰群众引导排队工作。志愿者管理工作,协调工作等
岗位条件:
1、有志愿服务情怀;2工作认真负责;3、党团员优先
毛主席纪念堂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每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瞻仰群众到纪念堂瞻仰参观,为了更好的服务瞻仰群众,展示首都青年志愿者风采,北京团市委、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联合开展了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项目。团市委、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高度重视次此项工作,联合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团市委书记会成员多次赴纪念堂调研指导工作,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领导多次向中办领导汇报工作开展情况。经过一年多工作开展,已经形成一套依托毛主席纪念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青年志愿者培训、实践的的工作模式,志愿者精神状态良好,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项目开展基本情况
由于纪念堂项目的特殊性,团市委依托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专门成立了项目运行团队。项目运行过程中,根据纪念堂工作需要对志愿服务岗位进行了多次大规模调整,目前共设立5大类21个岗位,其中外围引导岗12个,扶弱助残岗2个,团体预约岗5个,北大厅引导岗2个,蓝立方2个,展示讲解岗6个。志愿者每天清晨6点到岗,服务时间从6:45至12:30,志愿者主要提供人流疏导、信息咨询、语言翻译、扶弱组残、团队预约、简单应急等服务。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项目自2013年三月截止至今共运行204天,共有779人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5万余小时,直接间接服务瞻仰群众596万人次,接待团体11531个,帮扶轮椅童车10008部,为瞻仰群众解答了14360个咨询问题(蓝立方咨询方面:全年共咨询卫生间6200次、故宫2300次、人民大会堂1236次、大火机926次、国家博物馆728次、存包720次、天安门560次),为宣传北京志愿服务理念,展示北京志愿服务形象共计发放了4369册宣传册。
二、狠抓基础工作,保证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1、定向招募志愿者。由于毛主席纪念堂具有及特殊的政治性,对参与服务的志愿者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和服务意识均有很高要求,团市委在系统内开展了志愿者定向招募工作,各来源单位积极响应,志愿者报名踊跃,各单位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志愿者的招募、选拔、政审等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2、开展岗前培训“四到位”。针对纪念堂项目的复杂性和特殊需求,科学制定了培训方案做到岗前培训 “四到位”。一是通用知识培训到位,掌握《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工作手册》中的职责及要求;二是岗位职责培训到位,采用传、帮、带的培训模式,使新志愿者快速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流程及职能;三是专业知识培训到位,通过邀请毛主席纪念堂的有关同志讲解,掌握开展专业服务的必备技能和方法;四是应急知识培训到位,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和宣传口径库,掌握宣传口径、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严格管理,建立“三套台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了纪念堂项目工作“三套档案”。一是建立“人员台账”,收录每名参与服务志愿者的个人登记表、来源单位汇总的背景审查表和证件发放登记表;二是建立“工作台账”,收录每日工作简报、服务日志、岗位排班和物资交接;三是建立“活动台账”,收录每天开展的团队活动情况。
4、加强党团建设。通过一年多的沟通共建,与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团委共同商议,确定每批次与志愿者党团活动的共建。加强了与纪念堂团委的沟通,同时与团委进行定期的座谈交流。
三、创新特色活动,提升项目教育职能
1、尝试理想信念教育新模式。在保证完成纪念堂志愿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共青团青年志愿者骨干调训方案》,提出了“1+6”培训体系,即围绕纪念堂工作开展志愿服务实践这一主线,充分利用志愿者换岗休息时间开展“三主三辅”六项学习,三个主修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青年与国防教育”、“毛泽东与青年工作”,三个辅修课程“毛主席诗词鉴赏”、“毛主席与青年二、三事”和“关于毛主席的理论文章”,将志愿服务作为青年志愿者实践培训环节,探索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志愿骨干理想信念教育+志愿服务实践锻炼”的实训模式。
2、以赛代训促服务。根据项目试运行阶段后开展每批次志愿团队服务两周的特点,在每个志愿团队开展以“为主席站岗、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半月谈”演讲比赛,获得前两名的志愿者为下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即实现了团队内部的工作交流,又强化了新上岗志愿者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提升了志愿者的服务水平。
3、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一是成立临时党、团支部,强化组织领导;二是开展“向身边的党员学习”活动,邀请优秀共产党员志愿者叶如陵和纪念堂优秀工作人员为每批次志愿者作报告;三是提出了“为主席站岗,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号召广大志愿者学习伟人情怀,佩戴“为人民服务”徽章上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建立纪念堂项目“志愿者之家”。志愿者之家由休息室、学习室、运行团队办公室三个房间组成。一是志愿者换岗休息可以在休息室与不同岗位志愿者进行交流,在休息室设置风采展示墙,每个志愿团队制作团队风采展板;二是购置毛主席经典著作及其他伟人著作343本和红色影片,供志愿者阅读学习;三是在学习室设置画册、文件汇编展示架,供志愿者学习参考;四是设置活动区,开展同绣一面党旗等红色活动。
四、巩固工作成果,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精品项目。
团市委将巩固一年多来的工作成果,加强与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的合作。一是坚持抓实基础工作、创新特色活动、丰富教育手段的思路,通过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安排,将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项目的培育成为首都志愿服务的示范项目;二是充分发挥纪念堂作为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固化对青年志愿者红色教育与红色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新模式,坚持“边学习、边实践”的思路,将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项目建设成首都强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三是加大项目投入,丰富项目所包含的首都志愿元素,选树一批优秀志愿者典型,将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项目打造成首都青年志愿者风采的展示窗口。
一、项目开展基本情况
由于纪念堂项目的特殊性,团市委依托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专门成立了项目运行团队。项目运行过程中,根据纪念堂工作需要对志愿服务岗位进行了多次大规模调整,目前共设立5大类21个岗位,其中外围引导岗12个,扶弱助残岗2个,团体预约岗5个,北大厅引导岗2个,蓝立方2个,展示讲解岗6个。志愿者每天清晨6点到岗,服务时间从6:45至12:30,志愿者主要提供人流疏导、信息咨询、语言翻译、扶弱组残、团队预约、简单应急等服务。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项目自2013年三月截止至今共运行204天,共有779人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5万余小时,直接间接服务瞻仰群众596万人次,接待团体11531个,帮扶轮椅童车10008部,为瞻仰群众解答了14360个咨询问题(蓝立方咨询方面:全年共咨询卫生间6200次、故宫2300次、人民大会堂1236次、大火机926次、国家博物馆728次、存包720次、天安门560次),为宣传北京志愿服务理念,展示北京志愿服务形象共计发放了4369册宣传册。
二、狠抓基础工作,保证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1、定向招募志愿者。由于毛主席纪念堂具有及特殊的政治性,对参与服务的志愿者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和服务意识均有很高要求,团市委在系统内开展了志愿者定向招募工作,各来源单位积极响应,志愿者报名踊跃,各单位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志愿者的招募、选拔、政审等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2、开展岗前培训“四到位”。针对纪念堂项目的复杂性和特殊需求,科学制定了培训方案做到岗前培训 “四到位”。一是通用知识培训到位,掌握《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工作手册》中的职责及要求;二是岗位职责培训到位,采用传、帮、带的培训模式,使新志愿者快速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流程及职能;三是专业知识培训到位,通过邀请毛主席纪念堂的有关同志讲解,掌握开展专业服务的必备技能和方法;四是应急知识培训到位,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和宣传口径库,掌握宣传口径、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严格管理,建立“三套台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了纪念堂项目工作“三套档案”。一是建立“人员台账”,收录每名参与服务志愿者的个人登记表、来源单位汇总的背景审查表和证件发放登记表;二是建立“工作台账”,收录每日工作简报、服务日志、岗位排班和物资交接;三是建立“活动台账”,收录每天开展的团队活动情况。
4、加强党团建设。通过一年多的沟通共建,与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团委共同商议,确定每批次与志愿者党团活动的共建。加强了与纪念堂团委的沟通,同时与团委进行定期的座谈交流。
三、创新特色活动,提升项目教育职能
1、尝试理想信念教育新模式。在保证完成纪念堂志愿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共青团青年志愿者骨干调训方案》,提出了“1+6”培训体系,即围绕纪念堂工作开展志愿服务实践这一主线,充分利用志愿者换岗休息时间开展“三主三辅”六项学习,三个主修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青年与国防教育”、“毛泽东与青年工作”,三个辅修课程“毛主席诗词鉴赏”、“毛主席与青年二、三事”和“关于毛主席的理论文章”,将志愿服务作为青年志愿者实践培训环节,探索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志愿骨干理想信念教育+志愿服务实践锻炼”的实训模式。
2、以赛代训促服务。根据项目试运行阶段后开展每批次志愿团队服务两周的特点,在每个志愿团队开展以“为主席站岗、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半月谈”演讲比赛,获得前两名的志愿者为下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即实现了团队内部的工作交流,又强化了新上岗志愿者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提升了志愿者的服务水平。
3、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一是成立临时党、团支部,强化组织领导;二是开展“向身边的党员学习”活动,邀请优秀共产党员志愿者叶如陵和纪念堂优秀工作人员为每批次志愿者作报告;三是提出了“为主席站岗,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号召广大志愿者学习伟人情怀,佩戴“为人民服务”徽章上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建立纪念堂项目“志愿者之家”。志愿者之家由休息室、学习室、运行团队办公室三个房间组成。一是志愿者换岗休息可以在休息室与不同岗位志愿者进行交流,在休息室设置风采展示墙,每个志愿团队制作团队风采展板;二是购置毛主席经典著作及其他伟人著作343本和红色影片,供志愿者阅读学习;三是在学习室设置画册、文件汇编展示架,供志愿者学习参考;四是设置活动区,开展同绣一面党旗等红色活动。
四、巩固工作成果,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精品项目。
团市委将巩固一年多来的工作成果,加强与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的合作。一是坚持抓实基础工作、创新特色活动、丰富教育手段的思路,通过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安排,将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项目的培育成为首都志愿服务的示范项目;二是充分发挥纪念堂作为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固化对青年志愿者红色教育与红色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新模式,坚持“边学习、边实践”的思路,将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项目建设成首都强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三是加大项目投入,丰富项目所包含的首都志愿元素,选树一批优秀志愿者典型,将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项目打造成首都青年志愿者风采的展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