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项目由志愿团体方发起,并已承诺该项目为非官方、非营利性活动。“志愿北京”信息平台方未委托或授权该团体或个人收取手续费、服务费等各类费用,参加活动前请仔细甄别项目信息合法性、真实性,谨防您的利益受损,“志愿北京”信息平台监督举报邮箱zhiyuanbeijing@qq.com
【9305374】 2025年小米科技园秋季防鸟撞调查项目
招募已结束
| 项目地点: | 北京市海淀区小米科技园 |
|---|---|
| 服务类别: | 生态环保 |
| 服务对象: | 其他 |
| 招募日期: | 2025-09-10 至 2025-11-10 |
| 项目日期: | 2025-09-10 至 2025-12-15 |
| 发布日期: | 2025-09-09 |
| 服务时间: | 2025年9月10日至2025年10月31日 调查要求 1. 每天6人一队,中午12:00~13:00 之间,按照线路图观察园区内大楼周边有无鸟撞事件。如早上进行调查,在09:00前完成。 2. 6人分2组,分别沿A线巡查H栋~E栋;B线巡查A栋~D栋; 3. 兼顾口头调查,向园区内的保洁工作人员咨询当日有无遇到鸟撞或鸟类死亡事件; 4. 重点关注建筑物的南侧; 5. 每日完成调查后,将相关信息及时填到调研总表里 |
| 志愿者保障: | 专项培训 |
| 项目分享到: |
岗位1:鸟撞观察志感者 计划招募:30 已招募:33
岗位ID:
10926567
岗位描述:
调查鸟类迁徙期间,建筑物周围鸟撞的情况,并详细记录建筑物基本信息,被撞鸟类的种类、飞行方向、地面掉落的羽毛等信息,并观察了鸟类与玻璃幕墙的交互情况:
岗位条件:
1.对防鸟撞项目有着很高的热情,能够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支持。
2.需是小米青年志愿服务队队员。
岗位2:外联及需求统计志愿者 计划招募:5 已招募:1
岗位ID:
10926568
岗位描述:
负责与外部防鸟撞调查网络的沟通与协调,负责收集防鸟撞项目的志愿服务需求,并同步给项目组技术或其他专业同事处理。
岗位条件:
1.对防鸟撞项目有着很高的热情,能够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支持。
2.需是小米青年志愿服务队队员。
总述:
小米科技园内的办公大楼采用了大面积玻璃幕墙设计,虽然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和视野,但也成为了鸟类迁徙途中的一大隐患。为了调研这种设计对鸟类种群的影响,小米青年志愿服务队决定发起此次调研活动,探究是否需要优化改进玻璃幕墙设计。
志愿者们首先接受了防鸟撞调研相关培训,学习了鸟类的生活习性、迁徙规律以及防鸟撞的基本知识。随后,每日中午六人分两组行动,在科技园大楼周围进行观鸟和记录工作。在调研过程中,志愿者们详细记录了鸟类的种类、飞行方向、地面掉落的羽毛等信息,并观察了鸟类与玻璃幕墙的交互情况。
一、鸟撞巡查的意义
1.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鸟类非正常死亡
鸟撞是导致鸟类死亡的第二大人为因素,仅次于流浪猫捕食。玻璃幕墙反射的影像(如树木、天空)常使鸟类误判环境,高速撞击玻璃导致死亡。例如:自2024年春季开展首次调查以来,31位志愿者累计调研241次,发现鸟撞事件11起。
2.推动科学研究与数据积累
我国对鸟撞的系统性研究起步较晚,2021年才首次开展全国性调查。巡查记录的数据(如鸟种、撞击位置、建筑特征)为分析风险因素提供依据。例如,《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2022年度报告》基于700栋建筑巡查数据,揭示了红喉歌鸲等保护鸟类的受害情况。长期数据积累有助于制定更精准的防撞策略,并为建筑设计规范提供科学支撑。
3.促进公众参与与生态意识提升
巡查活动通过吸引公众参与,增强社会对鸟类保护的关注。例如,小米青年志愿服务队联合小米工会一起公益,特邀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生、自然之友野鸟会资深领队柴子文,为职工分享 “城市中的鸟类和‘鸟撞’ 现象” ,提升大家对城市鸟类生态的关注。
二、当下用数据推动优化成果
1.低成本防撞改造技术
现有建筑:在玻璃上贴间距≤5cm×5cm的波点贴纸,已被证明可显著降低撞击概率(如腾讯滨海大厦案例)。去年小米设计师志愿者为科技园防鸟撞调研设计了防鸟撞贴纸,目前我们已联动小米行政、小米企业社会责任中心进行试点改造工作。
2.建立长期监测与协同机制
全国性网络:北京小米科技园携手小米南京区域行政部门搭建鸟撞时间同步沟通群。
3.公众教育
科普宣传:小米青年志愿服务队联合小米工会一起公益,特邀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生、自然之友野鸟会资深领队柴子文,为职工分享 “城市中的鸟类和‘鸟撞’ 现象” ,提升大家对城市鸟类生态的关注。
三、未来优化方向:
1.技术升级与智能监测
AI识别系统:在玻璃幕墙安装摄像头,利用AI实时监测鸟撞事件并预警。
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红外线摄像头等辅助调研工作,提高数据的收集效率和准确性。
2.公众教育与社区参与
科普宣传:进社区公益普及防撞知识。同时增加更多与鸟类保护相关的培训内容,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调研能力。
社区参与:鼓励参与社区人群参与数据记录与改造设计。
3.扩大低成本防撞改造技术
区域范围:试点完成后,让更多公司、社区使用防撞技术。降低鸟撞事件的发生,保护生态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