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项目由志愿团体方发起,并已承诺该项目为非官方、非营利性活动。“志愿北京”信息平台方未委托或授权该团体或个人收取手续费、服务费等各类费用,参加活动前请仔细甄别项目信息合法性、真实性,谨防您的利益受损,“志愿北京”信息平台监督举报邮箱zhiyuanbeijing@qq.com
【6646745】 "民小检普法进万家"检察文化品牌
已结项
岗位ID:
7823839
岗位描述:
线下开展普法活动
岗位条件:
检察院干警
自2018年9月该项目启动以来,已经累计举办普法课堂8次、专栏宣传30余期,直播送法2次,开展法律咨询10余次。现场参与活动的群众有1100余人,线上参与活动的群众达600万人次。
一、分类施教,建立“定制普法”工作机制
1、送法进社区,“接地气”服务解民忧。针对社区居民中接受普法人员多为老年人的特点,为其定制继承领域和老年人权益保护领域的普法产品。普法团队精心打造的《遗产继承和老年人权益保护》课件,多次送法进社区,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该课件也获得北京市检察机关第一阶段“十进百家、千人普法”优秀课件。
2、送法进园区,为企业系好“安全带”。广泛调研了解企业需求,结合职能优势,提供优质检察产品。多次进企业开展普法活动,讲解劳动法律知识,促进用工单位合法用工。如2021年劳动节期间开展“三个一”系列劳动普法活动;在2019年到北京世纪美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展主题为“爱你等于爱自己——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用人单位发展”的普法活动。
3、送法进机关,促职能宣传“走出去”。为扩大民事检察影响力,多次进机关开展民事检察职能宣传。如团队成员张云霞在北京市海淀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普法活动,共有89家律所,120余名律师参加活动,有效宣传了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职能。
二、创新模式,形成线上线下普法联动
1、开展“入户普法”,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增强普法宣传渗透力,在强化法宣课堂、上街设点、展板宣传、法律咨询等传统普法方式基础上,团队走到群众身边开展宣传教育,如根据“千名党员沉一线”定点联系社区北下关街道娘娘庙社区的反映,普法团队进入一户居民家中为80多岁老人开展入户法律咨询。
2、制作“普法vlog”,使普法内容简、短、趣。依托海淀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民小检爱普法”专栏和新媒体宣传资源,通过微动漫、以案说法等方式打造智慧普法平台。如民法典系列宣传活动,同CCTV今日说法合作,以漫画、视频加文字的方式,开展民法典法律知识系列宣传。其中《本想顺路捎邻居一程,结果途中遭遇事故,我该为她的伤负责任吗?》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颁发的“2020年度法律融媒体好作品”。
3、运用“直播普法”,促普法宣传全面“破圈”。如在2020年疫情期间,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需求,在五一劳动节前夕以《春深复工忙,检察官公开课助你解锁复工复产新姿势!来围观》为主题,与检察日报正义网、知乎平台合作,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开展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和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普法宣传,在线观看总量达468万。该普法活动获评北京市检察机关法治宣传教育“十进百家、千人普法”主题活动精品普法活动。
- 蓄势储能,锻造专业化普法团队
1、创设新“四学”模式,夯实队伍政治理论基础。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和党史学习活动期间,通过红色经典“晨读学”,交流分享“互助学”,用好用活“云端学”,联系实践“转化学”,把所思所得转为检察工作实际成效,融入普法宣传工作,认认真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聚焦《民法典》学习,提升普法内容专业性。普法团队针对宪法、民法典、劳动法、老年人权益、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百姓密切关注的法律法规进行常态化、专业化学习,保证法律知识常学常新,普法意识入脑入心,团队持续输出专业化普法内容,为普法宣传保驾护航。
“民小检普法进万家”既是回应群众需求,也是扩大民事检察影响力和认知度,在近三年的实践中,第五检察部已经构建了学习法律、普法宣传和解决法律需求为一体的互动普法体系。“民小检普法进万家”检察文化品牌被认定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体现了社会对普法工作的认可和支持,但今日的成绩已是过去,普法征程才刚起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民小检普法进万家”将继续以民为本,贴近民生,为公平正义执剑,护万家灯火祥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