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北京三轮区域核酸筛查的第二天。上午9点多,记者在丰台区西罗园街道角门东里小区核酸检测点,见到了负责居民身份信息录入的志愿者朱丽,作为向社区报到,向防疫一线报到的在职党员,今天是朱丽连续第三天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小区核酸检测点设在物业大院里,5800多名居民主要在此检测。上午7点到11点是排队的高峰期,队伍从大院拐出百余米,居民们少有交谈,刻意保持着距离,秩序井然。
排到大院门口时,居民将先信息录入,再核酸采样,这是最关键也是最花时间的两个程序,朱丽负责第一个环节。只见她碰到小朋友就轻声细语,遇到耳背的老年人便提高嗓门,看到坐轮椅的居民就探出身子……一切都有条不紊。
“这次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是因为节前到过涉疫区域被‘弹窗’,居家期间和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沟通很多,了解到他们很辛苦,我便决定参与进来,尽一份党员的职责。”朱丽今年34岁,是首农集团糖酒集团华都酒业的员工,今早7点她就到岗,两个小时已录入信息四五百人,在休息间隙朱丽和记者聊起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点滴。
朱丽说,别看信息录入很简单,大概只有短短的5秒钟,但里面的小门道挺多。“一开始我也手忙脚乱,戴着手套很容易按错键,有时候手机还会死机,一旦时间久了,排队的居民就有怨言,每当这时我就第一时间和他们解释,居民就都理解了。”
如何能让信息录入更快速高效呢?朱丽一直从细节入手。在居民有身份证的情况下,朱丽会找准距离、角度、光线,让手机摄像头迅速对焦。今天的现场,不少居民直接拿着身份证让朱丽扫描,她依旧很迅速地完成信息录入,“手不要动,坚持一下,好,下一个。”
“手机扫描也不是百分百准确,需要注意居民姓名中不常见字或生僻字,比如有位居民的名字里有个‘劼’字,手机总扫描成‘动’字,我遇到一次后,下次我就会特别注意。”朱丽说。
如果居民没有带身份证,朱丽就侧着头,竖起耳朵,遇到老人,她还会站起来,仔细听他们的报号,戴着手套的手指迅速在手机键盘上找到对应数字和字母,“最好一遍过,不要因为自己的失误,让居民二次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