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发生以来,很多高校学生积极响应号召、不惧困难,就地转为社区志愿者,与社区工作者并肩作战,共同冲锋在抗疫一线。
疫情之下,田柠枫作为社区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出入证的制作、卡口执勤、核酸检测等工作中。他向社区工作者学习到了与居民的沟通技巧、出现特殊情况时的变通方式等。在服务过程中,他也感受到了来自社区居民对志愿者们的关心:快递代收点的小哥搬来一箱箱的矿泉水;当核酸采样手机死机时,大爷大妈们嘴上仍然说着,不着急不着急。炎热的夏季,他们的关心,犹如阵阵凉风,吹进了田柠枫的心房。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田柠枫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在志愿者的大家庭中,有在校学生,有在岗上班族,有退休老人,大家都拥有一颗乐于奉献的爱心,这使大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微笑、同服务、同甘苦,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田柠枫时刻谨记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一代的深情勉励和殷切嘱托: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当承担起责任,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受疫情影响,现就读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刘昊在国内开始了网课学习。前段时间,社区工作人员在业主群里发布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看到消息后,他迅速报了名。
通过近两周的志愿活动,他目睹了社区工作人员不辞辛劳、披星戴月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全过程,体会到了抗疫工作的艰辛,也更加理解了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易。
刘昊表示,“参与志愿活动,让我充分意识到,岁月静好是有人在默默地负重前行。未来,我还会积极参与社区的志愿活动,为国家抗击新冠疫情工作贡献力量。”
滕浩泽同社区的青年志愿者一起,在小区卡口处执勤,承担扫码测温、查验核酸证明等工作。作为青年团员与入党积极分子,他深知社区防疫工作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且急需支持的现状,所以第一时间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完成了从学生到志愿者的“就地”转变。
白天要上网课,滕浩泽便申请了参与晚班值守。晚班高峰期人流量大,经常要工作到晚上11点才能下班回家。他印象最深的是4月27日晚上,为了方便下班回家的居民能第一时间做核酸,社区居委会主任带领滕浩泽等几名志愿者在小区侧门设立了新的检测点。那天下着小雨,天气冷,检测点较为简陋,没有篷布和雨伞,只有塑料雨衣。但是居民们的“真方便”“辛苦了”“要不把伞给你们吧”,一声声一句句的关心,在这个雨夜温暖了滕浩泽的心。
在这段志愿服务经历中,滕浩泽深刻体会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表示,作为大学生志愿者,能为社区服务、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让他深感荣幸。雨夜虽寒冷,但仍充满热情和干劲;工作虽疲累,但能从志愿工作中体会到快乐与值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们在疫情防控的考验中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责任,身上迸发出了青春的正能量,让我们为这样的志愿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