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志愿者?”,“我是”;
“你是下沉干部?”,“我是”。
骄阳似火的五月,志愿者和下沉干部化身“大白”“小蓝”,从核酸检测现场秩序维护、身份信息录入、数据核查、卡口值守查验,到人员信息采集、物资转运、居民生活服务保障等等,他们的身影嵌入了首都每个社区的千家万户。以点带面,五月份朝阳某社区,累计95名志愿者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服务,共计1366人次;西城某社区,累计106名志愿者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服务,共计1780人次。
志愿服务,“共鸣”出每个人的责无旁贷。
就地下沉、就近服务,志愿者深入到社区抗疫第一线,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把政策规定宣传到社区、把防疫要求落实在点位、把组织温暖传递给群众,用责任和行动把社区居民紧紧地凝聚起来,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大家一起,成为了社区抗疫的主基调。
志愿服务,“汇聚”起同心抗疫的强大力量。
“大白”“小蓝”在烈日高温下焖烤,市民群众的关心温暖如沐春风。小女孩端午节递给“大白”一个用纸折成的小心心,上面写着“谢谢您,辛苦了”;70多岁的大爷问“小蓝”,“如果我想来当志愿者,是不是你们不收啊?”;快递小哥跑过来,还没拿出身份证,就俯下身,“大白!你热不热?”;核酸检测点的商户也赶过来助力,带着冰镇矿泉水和饮料来慰问工作人员。市委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到社区一线检查疫情处置工作,肯定社区干部们“不怕热、不怕累,就怕群众不满意”的精神状态。
志愿服务,“亲历”着基层一线的解难帮困。
投身志愿服务,市区街的党员干部从更多层面、更深层次了解了基层一线的工作。他(她)们深有感悟地说:志愿服务,在面对面中,倾听着基层群众心声;在心贴心中,了解了基层一线难题;在实对实中,锤炼出基层工作本领,这些是最大的收获。作为志愿者,在服务家园的一线岗位上,亲身经历着社区工作者为居民安康、社区建设付出的辛勤和汗水,换位思考,角色转换,“志愿”出全社区共商建设的融洽氛围。
总书记说,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在重大任务面前,我们必须要始终秉承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
弘扬志愿精神,内化于心。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每一次的重大任务、重大活动的实践中,正在“润物细无声”地根植每个人的心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社会传递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促进了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储备专业人才,先发到位。
专业先行,全员跟进,整体发力,形成合力。做到有需要时,我们有一线的志愿专业队伍,我们有外围的志愿跟进队伍。五月底,北京开始建立核酸检测志愿者队伍,截至6月9日,已经完成资质审核1.7万余人,培训合格3028人,已经上岗786人。
完善志愿机制,响应及时。
从重大任务需求、工作流程明确、组织实施保障等多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重大任务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做到有任务需要时,第一时间动员,第一时间集聚,第一时间到位,确保全流程规范有序、全过程无缝衔接、全方位高效保障,打有准备的仗,做事半功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