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志愿者注册 / 志愿团体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快讯 > 媒体报道 > 北京日报:“蓝立方”改造方案四选一

北京日报:“蓝立方”改造方案四选一

日期:2011-03-02      来源:志愿北京

新“蓝立方”设计方案之一

  本报讯 (记者贾晓燕)市志愿者指导服务中心昨天透露:本市百个“蓝立方”改造方案已经出台,即将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

  “蓝立方”是京城志愿者微笑服务的重要场所,自2008年推出至今,不但成为志愿服务的标志,还是志愿服务的一个品牌。为继续发扬志愿服务精神,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去年年底,本市启动了对100个“蓝立方”的改造,将其定位为世界城市示范街区的“城市家具”。

   目前,“蓝立方”的设计方案共有四种。有的沿袭了原有“蓝立方”形式,开放程度较大;有的展开方便,操作简单;有的结构精巧稳固,防风保暖性好;还有的 外观新颖,密闭程度高。无论样式有何区别,新式“蓝立方”的框架全部是钢架结构,其长度和宽度都在220厘米至280厘米之间,高度则在220厘米至 240厘米之间。

  此外,在大型赛会及场馆周边提供志愿服务的便携式“蓝立方”和用于机场、火车站、博物馆等公益机构的内建式“蓝立方”方案也同时出炉。这些流动服务站点将与固定服务站点相结合,提高使用效率。

   据了解,以前摆放在街头的“蓝立方”每个造价在两万元左右,使用寿命只有6个月。按照“城市家具”设计的“蓝立方”每个造价在4万元左右,至少可以使用 3年。而且,在应急服务、语言服务、便民服务三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新式“蓝立方”增加了夜间照明装置和LED显示屏,可方便夜晚服务并播放最新资讯。今 后,还可能增加无线上网查询、打印指路条、提供实时发布信息的液晶触摸屏等功能。

  有关人士表示,方案征求意见即将开始,按计划截止到今年6月。最终,会选用一种方案。预计年底之前,新式“蓝立方”可分批投入使用,客流众多、比较繁华的示范街区,如王府井、西单地区等地有望率先启用。

  新闻背景

  “蓝立方”为何要改造

  “蓝立方”为何要改造?主要原因在于其硬件设施已跟不上城市的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蓝立方”从最初的550个减少至2009年的227个,到2010年“十一”期间,全市只有50个“蓝立方”开放。有关人士介绍,一些“蓝立方”除在春节、“五一”等节假日或全市举办大型活动时开放外,其余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

  “蓝立方”之所以在减少,一方面是因为场馆赛事结束后,不再有服务需求,所以撤掉了一批。另一方面是因为一开始并没有将“蓝立方”设计成永久建筑,长期风吹日晒,导致部分“蓝立方”损坏。

   因为当年“蓝立方”上岗时是在夏季,考虑到通风以及让游客与志愿者能零距离接触,所以,“蓝立方”被设计成四面都可以打开的通透型,结果,挡风遮雨的效 果大打折扣。此外,“蓝立方”搬运成本高、维修费用高,很多单位没有这笔预算,只能放弃使用,像海淀区的120个“蓝立方”就早已被收放自如的大太阳伞取 代。

  相关新闻

  两会期间重启“蓝立方”

  全国两会期间,“蓝立方”将重新开启。

  据了解,参与两会服务的“蓝立方”将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在两会代表驻地和有条件的会场周边及重点区域宣传两会、服务两会代表,展现北京志愿者的良好精神风貌,从而提高广大公众对两会的知晓度、关注度、支持度和参与度。

  与此同时,交通志愿服务周活动也将开展。志愿者们将配合火车站、机场、长途客运站等重点交通枢纽开展志愿服务,通过热情、真诚、优质的服务,为广大市民和两会参会代表提供出行便利。

一键分享:
没有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