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精灵”的微笑
本报记者贾晓燕
“糟糕,1号机怎么连不上网?”
早上7时30分,志愿者余斐羽就来到数字北京大厦的APEC会议周注册区。此时距离正式上岗服务还有30分钟,余斐羽提前上岗,检查电脑运行状态,没想到真发现了问题。
她心里一紧,连忙重启电脑。可还是连不上!她找来技术人员检查才发现,原来是代表们使用电脑时无意将连接线拽松了,虚惊一场。余斐羽长出一口气,看了看表,距离正式接待代表注册还差5分钟!
余斐羽是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大四学生。9月底,正在中学实习的她得知APEC会议招募志愿者,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严格的初试、复试、培训,她凭借着良好的英语和电脑特长,被分配在会议周注册中心前台注册区服务,如愿以偿成为APEC上的“蓝精灵”。
注 册区位于一处相对狭长的通道,靠墙的桌子上一字排开放置着10台电脑。每天上午8时到下午6时,余斐羽和另外9名志愿者要以优雅的姿态,轮流守候在这里, 为注册时遇到问题的代表提供服务。“看似简单,却是细致活儿。”余斐羽说,“敲错一个字母,系统都无法识别。”
11月3日正式上岗的第一天,余斐羽就碰到一单大活儿。
早晨8时30分,某经济体代表团来了三位代表,为团里68人注册。他们三人分别在电脑上填写代表姓名、护照号、职位等信息,然后上传照片。尽管来之前,他们已拷贝了每位代表的照片,但有一些照片格式或者尺寸不符合要求,导致原本顺畅的注册程序卡了壳儿。
余 斐羽一边劝他们别着急,一边耐心地指导他们正确填写,发现不合格的照片,她一趟一趟地跑到20米开外的图片采集区,请那里的志愿者帮忙修改。好不容易弄好 了格式和尺寸,谁知最后一数,又少了1张照片。经济体的代表着了急,余斐羽并不慌乱,一张一张地帮着核对,终于找到了丢失的照片,原来是因为这张照片没有 写名字。
完成这单活,已是中午11时30分。整整三个小时,余斐羽始终面带微笑。她的从容和热情,感染着注册的代表们。
一天下来,余斐羽回到宿舍,才感觉疲惫袭来,“身体像散了架一般”。穿着高跟鞋长时间站立,她的脚踝肿胀难受。每天回到宿舍的第一件事,就是倒上一盆热水泡脚。热水稍微缓解了一些疲惫,她又拿起手边的工作手册,对照着一天的服务,寻找改进和提高的空间。
眼下,正值求职季,为了参加APEC会议志愿服务,余斐羽已经放弃了多场招聘会和实习的机会。她并不后悔:“服务APEC会议是难得的经历,能运用专业知识参加志愿服务,是我的幸福。”她的脸上,浮现着自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