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童曙泉)成立联合会,志愿服务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在全国率先建立党团员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党员注册志愿者达 46万余人;在全国第一个建立志愿者保险制度,为志愿服务解除后顾之忧;首都文明委首批命名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各1000个,以典型示范带动志愿服务 平台建设……
近一年来,首都地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积极创新,以制度保障推动,用典型引领带动,用项目落实行动,星级志愿者、星级公共文明引导员不断涌现……志愿服务星光闪耀。
制度推进
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
2014年4月30日,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领导鼓励北京志愿服务要努力为全国志愿服务工作创造样板、作出表率、提供经验。
这 次代表大会,是首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首都志愿服务上了一个新台阶。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的成立,从根本上解决了顶层设计问题,明确 了“联合会受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领导,接受首都文明办业务指导,业务主管单位为团市委”的工作体制,为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提供保 障。
随后,本市以联合会为平台和阵地,推动三级“枢纽型”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市实现329个街道乡镇志愿服务组织全覆盖,规范建立了39047个志愿服务组织,其中一级组织381个,二级组织6407个,三级组织32259个。
本 市还在全国率先建立党员、团员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出台《关于组织全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积极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意见》,制定下发工作方案,动员 全市党团员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市领导利用休息日,以志愿者身份参与首都图书馆志愿服务和南护城河清淤劳动;市直系统113家单位成立志愿服务组 织,69.2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项目近130项。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中党员为467270人,团员为674298人。
为保障志愿工作可持续发展,北京还制定下发《实名注册志愿者服务计时规则》,规范注册、计时制度。与部分省市合作,探索建立了志愿服务记录转移和接续机制。运用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研发的“志愿云”系统,为实现全国志愿者信息系统互通互联创造条件。
去年,北京在全国首先推出实名注册志愿者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由政府出资230万元,为全市近248万志愿者上保险,让志愿者无后顾之忧,保障志愿服务的常态化。
51岁的志愿者景传立,在提供志愿服务时不慎将腰扭伤。出院后,一份志愿者保险赔付,按照每天200元住院补贴标准赔付到账,这让景传立很是惊喜,“以后,可以放心地干志愿了!”
典型推进
带动志愿服务日常化
一夜雪后,右安门外跨越铁路的连心桥上的积雪,一大早就已被扫净。
2013 年11月,义务清扫连心桥11年的窦珍意外去世,但连心桥上的扫桥人并未消失,反而越来越多。社区志愿服务队队长王志强和几十名社区居民,接过窦珍的扫 帚。随后,首都文明办在全市倡导“学窦珍、行善举、做好人”,右安门街道的数千名志愿者,很快组建了21支“窦珍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内容也从扫桥扩展 到健康咨询、环境清理、秩序劝导等几十个项目,将志愿服务送到各个社区。
“现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窦珍’,随时随地地帮助大家,这已经成为我们右安门街道的一张‘名片’。”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同时,本市树立、创建志愿服务典型和示范岗位,引导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保障志愿服务常态化、日常化。
公共文明引导员这支由近万名退休职工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活跃在首都的大街小巷。他们不仅在公交地铁站台引导文明乘车、维护环境卫生、服务乘客,还将文明引导拓展到了赛场、公园等场所,成为首都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去 年,北京以医院、养老院、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公益机构和机场、车站、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等城市公共空间为重点,首批命名了2000个首都学雷锋志 愿服务站(岗),东直门谢亮义务指路服务站、光明小学女警护送学生志愿岗等200个长期坚持志愿服务,成绩突出的站(岗)被评为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 (岗),为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树立榜样。
“服务要细,要准,队伍要有规模,还要善于坚持。”一家律师事务所志愿者队伍的负责人,在学习示范站的经验后,若有所思,准备再从社区招募上百名居民志愿者,创建示范服务站。
本 市还提出“星级”制度,着力打造“明星”志愿者,激发志愿者的荣誉感,以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据了解,当注册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100小时、 200小时、500小时、800小时、1000小时,就可分别认证为一星至五星志愿者,五星志愿者志愿服务累计达到2000小时、3000小时、5000 小时,就可分别参加铜质奖章、银质奖章和金质奖章的评选。
“金质奖章就是我的目标!”一位做了10年志愿者的医生说,这也是本市许多志愿者的梦想。
项目推进
志愿服务走近居民
“4个志愿服务项目,服务青少年培训、帮扶老年人近万人。”星光志愿者协会会长谢海山回顾去年的志愿服务,很是自豪。“今年还要去领项目,现在志愿服务可以高效对接居民需求,干起来带劲儿!”
“领项目”,这是本市志愿服务对接的新方式。
去 年,本市发布国内首部“志愿黄页”——《北京志愿服务指南2014》,不仅整合了全市志愿服务组织资源信息,公布4247个主要志愿服务组织名录和全市 2200个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名录;而且还征集、精选志愿服务需求,共为志愿者提供4800余个项目信息,涉及1万多个服务岗位。据联合会工作人 员介绍,“志愿黄页”选取的项目涉及生态文明、邻里守望、大型赛会、城市管理等方面,治安巡逻、义务理发、便民打扫、心理辅导、法律咨询、一对一帮扶等, 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
自此,志愿组织和志愿者可以依据“志愿黄页”,认领项目,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满足居民需求。“志愿黄页”发布当天,数百个志愿组织主动上门认领服务岗位,仅一天就对接了1000多个项目。
首 都地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既有延续传承的常态化服务,又有不断创新的特色项目。去年,首都文明委又组织评选出了100个志愿服务金牌项目。在团中 央、民政部和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举办的全国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北京市共有9个项目获金奖,13个项目获银奖,在38个省级参赛单位中居于前列。
APEC会议期间,3449名青年志愿者在7大板块、39个业务口、139个一级岗位、87个二级岗位上服务超过28万小时。这是本市历次大型国际会议中,志愿服务领域最广、岗位种类最多的一次。
志愿者们除提供多语言翻译服务外,还实现了精确分工志愿服务,他们高水准的志愿服务,为北京赢得全世界的赞誉。
国庆游园期间,1679名志愿者为游客提供疏导、讲解、翻译、扶老助残、应急救助等10类志愿服务共25200小时。
蓝天行动项目的近万名志愿者,结对帮扶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125所学校,直接帮扶学生73611人。
“志愿北京之阳光行动”组织各类助残活动1494次,帮扶13110名残疾青少年
……
截至2014年年底,“志愿北京”平台共发布志愿服务项目38417个,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志愿服务走进更多市民的生活中。
在北京,志愿服务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成为这座城市的闪亮名片,汇聚志愿精神的正能量,正成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新力量。
写好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京平
“如 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穿越半个多世纪岁月变迁,雷锋的故事一直在影响和塑造着国人的内心世 界。从郭明义到庄仕华,再到孙茂芳,一代代“雷锋”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激发着人们向往文明、崇尚进步的道德能量。
“当 好人、做好事”,这是人们对雷锋最朴素的认识,也正因此,雷锋精神才更具有全民性和开放性。每个时代都在为它添加与时俱进的全新注解,每个时代都在呼唤属 于自己的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 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这些雷锋精神的点点滴滴,何尝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体现。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继续深化拓展 学雷锋活动,就是在以实际行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一份力。
也要看到,时代场景的变化,文明建设的规律,使得今天的公 民道德建构与精神文明建设更为复杂。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纷繁复杂、思想观念多元多变的大背景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更成为一个需要常态化、制度 化、长效化的系统工程。这其中,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时刻用雷锋精神要求自己,以自身的高尚情操和优良作风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整个社会也都要行 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实践做起,通过力所能及的善行义举,塑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建立起一套长效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紧紧围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使学雷锋活动更具时代特色,更具引领作用。
作为首善之区,首都北京责无旁贷要在公民道德建 设、精神文明建设上走在前头,做出表率。近些年来,随着“北京榜样”等大型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一大批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榜样人物被人们熟知并学习,市 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特别是经过奥运会、APEC会议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洗礼,志愿者的微笑已经成为一张北京名片。今天,从雷锋精神中汲取 力量,让文明礼仪、志愿服务蔚然成风,不断提升首都文明水平,应当成为新形势下首都加强和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先抓 手。
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每一个人都是书写者,也是见证者。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深化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