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芬同志,女,现年59周岁,中学退休高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30多年,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在教书育人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一名教师的火热情怀与赤诚的爱心。做志愿服务更是她多年的的追求,2008年就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参加志愿服务,在蓝立方教志愿者编中国结并做咨询服务。之后参加过国际志愿者日、元旦、春节、60年大庆等蓝立方的志愿服务。2011年退休以后,有了更多时间,杨老师退休不退岗,自愿为社会做贡献,成为正式注册志愿者。近四年来,她把自己全部精力用于志愿服务,尽职尽责、不辞辛劳地为社会服务、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为公益事业服务。
一、奉献在志愿者岗位无怨无悔
了解杨老师的人曾给她作了这样的概括:凡对社会有益的事,杨老师都会积极呼吁;凡是公益活动,她都会积极参加;凡是有人遇到困难,她都会积极帮助解决。她就这样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致力于志愿者服务工作。下面就是她的辛勤汗水和艰难的拼搏。
2011年-至今,在西城志愿者之家做志愿服务。为志愿者注册,为参观者介绍西城志愿服务发展历程、发放宣传材料、解答来访者的各种问题、以及志愿者之家人员的排班等。
2012年开始至今,参加了7期西城区图书馆计算机项目志愿服务,在这期间做助教,边学习边服务,有时也教大家编制中国结。
2012,2013,2014年冬季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在蓝立方、外围和扶老助残岗位服务。
2013年,2014年春节期间,参加陶然亭厂甸庙会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服务的同时负责签到、布岗和最后工时的统计。
2013年春运期间地铁系统志愿服务(返程高峰阶段),2015年地铁票改志愿服务。
2013年,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志愿服务。共参加了48个班次的服务,获得杰出小V蜂奖。(这个活动没给录入服务时长。)
2014年参加了北京市第九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志愿服务。从招募、信息核对、赛前准备、到亲自参加运动会服务,她付出了很多,但从无怨言。
曾经有人问过杨老师,“您已经退休了,不在家里享清福,还经常为别人的事情操劳,您不累吗?”杨老师则笑着说,“有时候是觉得很累,可是累也觉得很开心,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充实,我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了还能够为大家服务,能够为社会奉献,证明我对社会还有用,我就要继续发挥余热,只要跑得动,我就愿意为大家服务。”杨老师就是这样用她的质朴和热情奉献着社会,用她的友善和真心服务着大家,
二、做志愿者需要爱心,更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毅力
首先要克服家庭的困难。杨老师母亲已是八十高龄的老人,且行动不便,常年需要人照顾;她经常是晚上陪伴照顾老母亲,第二天安顿好母亲再急急忙忙赶往志愿者之家去做志愿服务。最令人敬佩的是到了志愿者之家,她从来都是精神饱满,热心做好每一件琐碎的事情,耐心解答每一位来访者提出的问题。2014年杨老师又有了外孙女,家务负担更重了,许多老朋友劝她不要干了,但她说:志愿服务是我的愿望,成为注册志愿者是我的追求,我不能放弃这份为社会工作的机会,家里的事情可以合理安排,我苦点累点没什么,我自己能够处理好这些事情,所以至今杨老师从未间断过志愿服务工作。
其次要有坚持工作的毅力。杨老师原来工作的学校离家很近,20分钟就到学校了,做志愿者,要到西城志愿者之家、西城区图书馆、陶然亭厂甸、毛主席纪念堂、国际园林博览会等处服务,有时往返要几个小时,赶上早晚高峰,还要挤车,但是,无论酷暑难耐的夏天,还是北风刺骨的冬季,只要安排杨老师完成的任务,杨老师从不懈怠,积极主动做好每一件事情。杨老师原来接触的是熟悉的同学和老师,而做志愿服务工作,要到不同的场所,接触很多陌生人,有的志愿服务工作需要组织管理维持秩序,例如:纪念堂参观、园博会游览等,疏导中有些个别群众不理解,说些难听的话,杨老师从不计较,总是耐心解答,杨老师就是这样,以坚强的毅力坚守着自己那份责任,实践着自己的追求。世界上有一种爱最无私,最圣洁,最崇高。
杨旭芬同志就是这样一个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志愿者。她用实际得到了群众认可和有关单位表彰,曾获得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和2013年北京国际园博会(丰台)颁发的杰出小V蜂奖。她长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截至2014年12月31日,在“志愿北京”平台上记录志愿服务时间累计已远远超过1500小时。所以,我单位推荐杨旭芬同志为北京市优秀五星级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