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幼患了小儿麻痹症,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她身残志坚,1981年高中毕业,1985年自谋职业,从事了个体玉红服装加工部,至今已30年了,为了回报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经营的过程中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给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还热心公益事业,深受顾客的好评。
2006年至今,她带领这支志愿者团队,由最初的12名个体工商户,发展到百十余人的大团队,其中队员最大的年龄80岁,最小的10岁,他们来自个体工商户、首都公交8684网、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白领及颐和园武警消防中队的团员等成为了社会的载体。为中外游客发明制作了指路条;建立了指路队网站,有了由她作词任士荣老师谱曲的指路队队歌——我们是光荣的义务指路员;在践行北京精神的同时又推出了团队精神-爱队、团结、进取、争上;有了代表青龙桥地区义务指路队全体队员们,用爱心和用最文明、最标准的手势为中外游客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LOGO,整体LOGO外形,像一个“Q”代表着青龙桥的“青”字,也代表着这支队伍具有青春的活力。这支团队也成为了海淀区的志愿者培训、实践的基地;为有爱心的人士搭建了奉献爱心,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平台,先后培训志愿者近千人。
颐和园的外国游客很多,有一次一位国际友人过来问“toilet”,大家都愣了,这不是对牛弹琴吗,外国人见都没有反应,比手画脚了半天,还是没人听不懂,他非常失望的走了,针对这一情况,她心想必须得学英语,于是她找到了谢老,就这样经过谢老结识了近80的王启睿老师。平均年龄50多岁的队员们学英语哪记的住唔,注上中文,他们叫柱拐棍,从26个字母、48个音标学起,他们总是带着问题去,越学还越上瘾。为了节省大家往返东直门学习的时间,她忍着腿痛自己每周二坚持几年,往返于东直门跟王启睿老师学习,周四回来在街道再教队员们,她即当学生又当老师,以身作则。周六日是指路队上岗的日子,刚摆好桌椅,一位外国友人向他们走了过来问:“Ticktoffice”,她紧张得心直跳,试着回答:“opposite”,天啊!他竟然听懂了,她高兴极啦!经过刻苦他们换上了双语横幅。九年来,她几年的付出见到了成效,团队中年龄最大的80岁老人都能用英文讲解颐和园,她制作的英语指路条,更是深受外国游客的好评,当国际友人拿到指路条后,兴奋的读者、笑着,并竖起他们的大拇指,连声说着:“Thankyou.”的那一刻,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中国的志愿者,她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她带领青龙桥地区义务指路队,为50多万中外游客提供了温馨的服务;为1800人找到了家人和团队。几年来,看着小队员们在指路队,不断的成长、进步;看着大学生们由一说话就脸红,经过锻炼后见到外国游客侃侃而谈;特别是最小的队员孙伊凡,从小学五年级,现在上了初二,并当上了班长,学生会主席,看着她的成长、进步,感到非常的欣慰;每每看到跟团队、家人走散的游客找到团队、家人,她感到自己的身上肩负着神圣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她用爱心温暖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游客,把爱心传递,多年来她帮助了很多人,同时也感染了许多人,人人争当志愿者,弘扬中华民族的传承美德,让世界了解中国,提升着自己,奉献着爱心。
有一天,五个来自天津宝坻的女士,不小心跟团队走散了,也不知道跟哪个门集合,跟导游又联系不上,来到指路桌前,焦急的对高玉红说:“我们跟团队走散了,您帮我们一下好吗?”她一边安慰她们说:“你们不要着急,找到我们,你们就找到“家”了”。有一位大姐激动地说:“听你这么一说我感到非常温暖,看我的眼泪都出来了,你们太好了。”经过她细心的观察,发现她们胸前贴着旅行社的电话,经过联系远在天津的旅行社,联系上了导游,为她们找到了团队,几位大姐连连表示谢意并与她拥抱。
一次一对外国夫妇来到指路桌前,对她说; 我们跟团队走散了,帮我们打个电话,见到焦急的老夫妇,她马上用自己的手机与导游联系,告知导游他的客人在颐和园东门,得知联系上了导游,友人们连声说着:“Thankyou.Thankyou.”当导游来接两位老人时,那位夫人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2013年三月青龙桥地区义务指路队参加了首届北京电视台举办的公益梦想电视大赛——《善聚公益》,使这支团队有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并获得公益梦想基金,为游客添置了充电宝,增加了服务项目,为游客解决了手机、相机充电难的问题。七周年之际,指路队又成为了中关村梦想学院——中关村爱心企业家圆梦队社会志愿服务基地,也为这支团队增加了新的力量。为了积极响应海淀区创建办的号召,她自编了文明旅游宣传的三句半——文明旅游靠大家,带领队员进行排练,队员们的精彩演出受到领导和游客的好评,传承着北京精神。
作为这支志愿者团队的队长,她以身作侧,严格要求自己,为队员们树立着榜样。同时她也告诉队员们,虽然在这里服务的是十几人,但是我们要有一种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因为在外地人面前我们代表的是首都北京的志愿者,在外国人面前是代表着中国的志愿者。队员们听后倍受鼓舞,他们用热心和耐心,温暖着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游客,当游客接过队员们双手递过去,前往其它景点的路条时,都会兴奋地说着:首都就是首都,北京人真好。他们奉献爱心,传递着正能量。
近九年来,青龙桥地区义务指路队历经了九个春、夏、秋、冬,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爱下,经过全体队员们的不断总结、探索,形成了一套由指路大王——谢亮、英语老师——王启睿为顾问,8684公交网的志愿者为我们提供最新公交变化的信息链,给游客及时提供便捷路线和方案;颐和园武警消防中队的官兵们成为了指路队坚强的后盾;指路队也成为海淀区志愿者培训基地,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关村中学等,每年为我们输送新的志愿者,在这个搭平台下,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及英语口语,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指路队也成为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白领、企业家,参与志愿服务的载体;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培训上岗;他们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传承文明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带动更多的人把爱心传递。
这支志愿者团队经历了奥运会、残奥会及国庆60周年等大型活动,历练了这支团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队员原来的不会讲英语,经过刻苦学习,最大年龄80岁的志安老人都能用英语讲解颐和园,深受中外游客的好评。
为了更好的服务中外游客,她关心时事新闻,结合新开通的地铁线路及地铁公交涨价,为游客提供最新的地铁图,及从最近的西苑地铁站前往各个站点的票价,大大方便了游客的出行便捷,深受游客及附近居民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08年10月,青龙桥地区志愿者指路队被首都精神文明办授予“首都奉献奥运好团队”;同年,被国家民政部、中国社工协会授予“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并被海淀团区委授予“志愿服务实践基地”。“2009年她带领的这支志愿者团队,在颐和园东宫门志愿者站点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慰问。2010年在全市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活动中,荣获“10大品牌文明团队”。2013年这支团队又被首都精神文明办评为“身边雷锋团队”2013年4月青龙桥地区义务指路活动被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2012年“北京社会组织公益行”优秀公益活动;今年又被首都精神文明办授予:“首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岗”。
这支志愿者团队成为了颐和园东宫门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也向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充分展示首都北京志愿者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