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至30日,中国残联、外交部和北京市政府在北京举办以“突破障碍、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亚欧会议框架下残疾人合作暨全球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大会。活动期间,北京志愿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推动了活动顺利开展,展示了北京志愿者形象。
调动多方力量,提供全面服务
本次活动邀请了亚欧会议成员主管残疾人事务的官员、残疾人组织负责人、相关辅助器具企业代表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代表,由于参会人员中有大量外宾,残疾人士,所以对于志愿服务组织工作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农学院的80名志愿者经过严格的选拔程序脱颖而出,这些大学生不仅具备一流的志愿服务素质和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同时在专业上涵盖了英语、日语、法语、韩语、俄语、意大利语等,力争照顾到不同国家代表的特殊需求。
活动行程安排丰富,为了让外宾随时可以寻求志愿者帮助,四所大学的志愿者10月26日进行培训和实地踏勘,10月28日正式上岗,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往返于机场、酒店、以及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每日上岗时长超过12小时,帮助参会人员机场抵离、登记注册、酒店入住、路线引导和陪同翻译,为各国代表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为了确保各国参会代表行程顺利,志愿者们反复叮嘱外宾这几天的会议安排、人民大会堂参会注意事项以及交通路线等,同时详细确认外宾的联系方式、出行时间、入住房间号等。
志愿者陪同引导
志愿者为外宾提供咨询服务
志愿者指引外宾出行
克服自身困难,争做志愿之星
由于每天上午会议开始时间较早,而会场与各个学校距离较远,为了避开北京早高峰的道路拥堵,保证志愿者按时到岗,志愿者在凌晨四五点起床,集体乘车前往志愿服务工作地点。虽然早出晚归,但是志愿者们严格自律,实现了全员无一人缺勤的上岗要求。休息时间的压缩并没有影响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大家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向世界展现北京志愿者的风采。
志愿者微笑上岗
管理关怀有序,打造志愿之家
志愿者们在一线辛勤服务,工作大方得体,为了让大家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增进友谊,工作人员精心搭建了志愿者之家,组建了临时党团支部。温馨的公告栏和签字板上布满了同学们的签名和心得体会,舒适的休息环境也让同学们缓解了疲劳,便利了他们之间的交流。临时党团支部的“每日志愿之星”评选,更是鼓励了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同时也激励了大家恪守岗位,热情服务。
10月29日上午,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欧玲同志前往志愿者之家进行慰问,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来自北京农学院的志愿者杨苓向欧玲同志汇报了这几天的工作情况,并表示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志愿服务的机会。欧玲向志愿者们为本次活动做出的贡献表达了感谢,提出志愿服务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残疾人群体,奉献爱心和青春力量,同时也承诺会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平台。
欧玲前往志愿者之家慰问
欧玲为志愿者佩戴徽章
10月30日活动圆满结束,志愿者分批返回学校。北京志愿者圆满完成亚欧会议框架下残疾人合作暨全球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大会志愿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