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市委副书记熊卓同志与应急志愿者亲切交流
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郭新保同志与参与过尼泊尔地震救援的志愿者进行交流
合影
应急志愿者与现场群众交流互动
现场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应急志愿服务站(模拟搭建)”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应急志愿者参加地震灾害救援演练
5月12日,“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2016年北京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日活动在地震与建筑安全教育馆及西侧下沉广场举行。团市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熊卓、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郭新保参加活动。北京市应急志愿者服务总队约50名骨干应急志愿者,参加了展示互动和应急演练。
今年5月12日是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本次活动中,应急志愿者们参与了次生衍生灾害防控与救援准备、应急准备与指挥调度、灾后人员搜救与安置三个区域的展示和演练活动。
在次生衍生灾害防控与救援准备展示区,应急志愿者现场搭建模拟应急志愿服务站,划分工作宣传区、模拟教学区、现场互动区、装备展示区等四个区域。以形象展示、装备介绍、宣传资料发放、开展CPR互动教学、应急志愿服务工作历程介绍等形式与现场群众展开交流互动,诠释了“有灾必救、科学施救、有序参与”和“生命高于一切,志愿‘救’在身边”的应急志愿服务理念。展现了全市应急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坚持常态服务,全力推进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升,持续推进京津冀志愿者联演联训、联勤联动机制和积极参与国内外交流活动的光荣历程与工作成果。
在应急准备与指挥调度区,应急总队在市民政局统筹安排下,搭建了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系统,为应急指挥和抢险救灾提供通信保障,体现了应急通信在救援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灾后人员搜救与安置区,市志联、市红十字会、市民政局三家单位联合开展了地震救援及灾后安置综合演练。现场大屏幕切入模拟灾害场景后,演练开始。经现场封控、贞检评估、确认安全后,指挥员命令应急志愿者进入模拟灾害现场采取人工搜索和仪器搜索寻找生命迹象。应急志愿者们熟练运用搜索、破拆、顶撑、移除技术接近和营救伤员,压埋在浅表层的轻伤员首先被发现,志愿者们迅速完成止血、包扎、固定、运送任务;随后在志愿者运用破拆工具打开生命通道后,随队医疗志愿者第一时间对废墟下的伤员进行先期处置,最后,应急志愿者运用SRT技术完成对伤员有限空间的技术拯救。
短短5分钟的演练过程中,应急志愿者们生动的再现了北京应急志愿者参与灾害现场救援过程与日常训练水平,并出色的展示了以“技术拯救、人道救助、次生灾害评估、灾区志愿者服务、防灾减灾培训和与其他救援力量联动”为主要内容的“北京模式”。
据悉,2011年5月12日市应急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五年来,应急总队在团市委、市志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装备开发、宣教培训、抗震救灾、交流合作等6个方面推进工作,队伍凝聚力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取得长足进步,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为确保首都社会稳定和城市安全运行做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北京市应急志愿者服务总队将继续按照《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应急体系发展规划》要求,以推动“社区应急志愿服务站”建设、推动基层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京津冀三地应急志愿者联动机制建设为核心任务,以加强基层应急宣教为重点,以强化应急培训演练为抓手,发挥京津冀联动机制作用,不断提升应急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水平,切实做好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