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志愿者集结
廖老师示范挖树坑
植树现场热火朝天
锄草
第363次志愿林
合影
2019年7月26日早上7:00是绿色啄木鸟优秀志愿者参加“植志愿之林 做绿色先锋”植树活动的出发时间,不到6:30,绿色啄木鸟的36名优秀志愿者就从北京的四面八方汇集到了集结点,大家怀着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开启了此次为期两天的内蒙古、张北志愿植树之旅。
在领队的带领下,大家一路欢声笑语,6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快就过去了。下午两点大家到达此行第一站——乌和尔沁敖包林场第三植树基地。在领取了植树工具和装备后,由北京绿化基金会副理事长、“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2014北京榜样”“首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生态英雄”等荣誉的获得者廖理纯教授给大家讲解并示范了如何种树和相关注意事项。示范培训过后,大家有序的领取了树苗,便开始挖坑植树,每个人需要种植15棵树苗。别看咱们志愿者年龄都不小了,但是干起活来却不输年轻人,一车树苗很快就种完了。紧接着,志愿者们又开始给以前种的榆树剪枝,大家忙的热火朝天。
第二天,早8点准时出发前往位于张北县馒头营乡馒头营村的“德立墨芳”第二绿化基地。到达目的地后的第一项工作是锄草。随后,大家来到了纪念林种植基地种植樟子松。樟子松是常绿乔木,为喜光性强、深根性树种,耐寒性强,能忍受-40~-50℃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能适应土壤水分较少的山脊及向阳山坡,以及较干旱的砂地及石砾砂土地区。樟子松寿命长,一般年龄达150~200年,有的多达250年。廖教授给大家讲解了种植樟子松的注意事项后,大家就开始分头种植拥有自己铭牌的樟子松,大家把树坑挖的更深,希望小树能够成活,若干年后长成参天大树,为子孙后代造福。本次363次志愿林,绿色啄木鸟的志愿者们共种植了500多棵松树,为了防风防沙、绿化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
两天的志愿植树活动很快结束了,返程途中,大家纷纷就本次植树绿化活动的心得体会进行了交流,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
组织志愿者参与种树治沙,通过植树这种绿化实践活动,让志愿者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辉煌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增强爱国、护国的责任意识。在志愿绿化祖国沙地的同时,增强的志愿服务理念和弘扬志愿精神。并通过绿化活动促进个人成长和团队建设。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志愿者们能够团结一心,更加努力,在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引领下,将志愿服务精神继续传承,将志愿服务事业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