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北京科技大学秉持“一直坚定、一点轻快”的惊叹号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围绕城市治理、弱势群体、文化科技、社会建设等领域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雷锋日系列活动以来,多个服务队走进近20个社区,累计服务时长近5000小时,覆盖人次超20000。他们展现出新时代青年乐于助人、爱国担当的精神风貌,执笔写下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垃圾分类心中记,绿色余香手中留
以科普宣传,唤醒环保意识;以垃圾分类,耕耘绿色梦想。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北科大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相关志愿服务,助长社区垃圾分类之风,营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能环学院成立“齐心协‘绿’”志愿服务队,让垃圾分类走进了校园。他们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20名志愿者协同工作人员在桶前值守,清洁校园街道垃圾。服务队累计回收垃圾总量超2吨,他们追“锋”永不止,执奉献之笔勾勒绿色生活。
经管学院组织开展万芳亭公园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在风景秀丽的公园中,志愿者们身着红色马甲,两三人一组,手里拿着捡拾垃圾的夹子和垃圾袋,在公园里仔细搜索。他们让无序的垃圾回归万物应有的循环,他们用暖心的行动呵护自然原始的美丽。
土资学院与乙28号院社区合作开展以“清洁家园,整理共享”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旨在弘扬雷锋精神,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志愿者们将楼道中的废弃杂物有序地清理掉,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楼道变得宽敞明亮。在整个志愿服务过程中,他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社区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交通文明共建设,首都名片同打造
万千人群,周行八方。北科大组建多支文明交通服务队,在首都的各个角落用手中的小红旗舞出文明交通的交响乐。
鼓楼是北京中轴线重要组成部分,其周围的车流量及人流量常居高值,道路堵塞情况严重。文法学院与什刹海街道团工委达成合作,并组建志愿服务队,长期配合鼓楼景点周边的交通疏导工作。志愿者分布在钟鼓楼文化广场前的各交通路口,配合交通警察引导车辆及行人按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为城市治理贡献青年力量。
经管学院开展北京西站建银路口交通文明引导活动。志愿者们前往建银路口,与交通协警一同指引车辆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行驶,引导群众文明出行,帮助特殊群体或游客指明方向,共创和谐社会,传递温暖与爱。
高工学院组建西三旗社区服务队。志愿者们化身“交通督导员”,前往西三旗社区重点路段斑马线处维护公共交通秩序,引导过往行人、车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蓝天白云下,佩戴着红袖章、高举着指挥棒,他们是雷锋精神在当代交通中的具体体现,他们用真诚负责的服务为首都交通贡献北科力量。
黄发垂髫相拥抱,东邻西舍齐守望
邻里温情,志愿温度。北科大志愿服务关注特殊人群,打造多样化品牌项目。
为帮助解决怡园长者的适应问题以及孤独问题,北科大文法青协于朝阳区北万光熙长者公寓内开展敬老服务,为疗养院内老人带去温暖与欢乐。志愿者不仅聆听老人们的生活经历,也引导老人们相互交流与倾诉,打造讲述故事、抒发情感的沟通渠道。该活动在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传统美德的同时,共筑邻里守望互助关系,助力幸福中国的人文关怀建设。
高工学院积极在社区开展科技助老志愿活动,帮助社区的老年人们使用手机。志愿者们与爷爷奶奶们耐心互动,手把手教他们使用网上购物、在线聊天、定位、打车等实用功能,让他们也感受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莫大便利,爷爷奶奶们的好评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
在木兰花开社区,来自北科大的志愿者们为打工女性及其子女提供文化、娱乐、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他们给孩子们讲绘本、陪孩子们做游戏、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带领下去工地和集市进行义卖、在学校举行为外来打工者募捐活动......木兰花的花语是“勇敢无畏”,志愿者们秉持“雷锋精神”与其相印,让木兰花香飘向远方。
自动化学院成立红丹丹服务队,致力于通过“视觉讲述”为视障人士提供无障碍产品服务,倡导社会为视障群体创建融合性支持环境,保障特殊人群的基本文化权益,平等地享受社会生活,让特殊群体成为文化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志愿者陪同盲人朋友们前往影院,一路上他们不仅照顾盲人朋友的安全活动,还主动跟他们交流日常生活,了解视障群体的生活情况。到达影院后,志愿者们陪同盲人朋友入座,听电影讲述人为他们讲述电影剧情。电影结束后,志愿者们将盲人朋友们送上地铁,保证他们的安全。
以支教反哺社会,用所学助力教育发展。外国语学院开展“蒲公英中学”支教活动,志愿者通过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进行联系沟通,确定对接学生目前学习情况以及学业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形成一对一结对帮扶,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提供合适的课业辅导。与此同时,本项目还能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对大城市的融入感,帮助农民工子弟提升竞争力,更好适应大城市生活,让每一颗蒲公英种子都能飞向自己的远方。
服务社会展初心,奉献青春勇作为
将志愿热忱注入公共空间,以北科精神服务社会。北科大围绕多个公共空间,为四面八方、京内京外的游客提供便利、温馨的游览环境。
高工学院与什刹海文展中心达成合作,维护公共秩序,提醒游客遵守文展要求,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努力为京内外游客提供便利、文明、温馨的游览环境。
颐和园青龙桥指路队与北科大计通学院签署协议,建立长期志愿服务基地,秉承团结、奉献的志愿精神,致力于在著名皇家园林颐和园东宫门外无偿的为来往颐和园的中外游客答疑解惑。
炎黄艺术馆是一座融合艺术展览、文化交流、艺术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多功能综合艺术机构。经管学院与炎黄艺术馆合作成立其一支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在艺术馆接受专业指导,深入了解馆内工作内容。他们在馆内负责引导游客、解说艺术品,细心提醒游客保持艺术品的完好,同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荷花市场位于什刹海荷花池西岸,与北海公园、烟袋斜街以及恭王府博物馆等景点相邻。文法学院与什刹海街道团工委达成长期合作,成立荷花市场岗亭游客引导志愿服务项目,并在荷花市场南口志愿服务岗亭为来往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游览规划、道路引导等服务。受过培训的志愿者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热情投入到服务当中,在进行指引道路工作的同时,灵活地利用手中资源帮助游客解决棘手问题,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出行服务。此外,志愿者们积极运用英语技能便利外国友人的出行,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年的自信向上的精神面貌。
志愿服务进社区,携手共建促和谐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北科大积极动员各单位开展社区服务,推动首都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志新北里社区与北科大联合开展一系列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致力于通过青年志愿者依托社区服务平台进行系列卫生清理工作,有效服务社区居民,美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志愿服务供需机制,促进各类资源和工作力量快速响应、高效对接、精准匹配,推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进一步参与首都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分配和指导下,志愿者前往社区居民楼正式开展卫生清理活动。卫生清理小团队分工合作,部分志愿者负责楼道垃圾清理以及分类,其他志愿者专攻楼道墙壁的美化工作,通过重新为墙面上漆遮盖小广告,并在墙壁的明显裂缝处、墙皮脱落处上漆填补。高校学生与社区人员同时组成志愿者队伍的形式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考虑到逸成社区老人众多、缺少陪伴以及社区活动略显单调的现实情况,文法学院与其达成合作,建设逸成社区敬老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义诊陪伴、旧物置换以及普法宣传等活动,为社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志愿者为老人们开展“寓法于乐”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生动的案例让社区老人们在欢乐中加深对法律以及权利和义务的理解,引导老人们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老人们的法律意识与防范意识,推进法治建设深入基层,营造和谐法治社会环境。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精神永垂不朽。北京科技大学将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引导志愿者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志愿服务中践行雷锋精神,让学雷锋在大学生群体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