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志愿者注册 / 志愿团体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新闻 > 初到门头沟

初到门头沟

日期:2003-11-20      来源:志愿北京
记得还是在今年春天的时候,那时我正在海淀区人民法院实习,在那里我认识了第一个门头沟人,他是化工大学的大学生,从他口中我初步了解了门头沟,那时我对门头沟的唯一印象就是穷,俗话说“家有半碗粥,不来门头沟”,根本没想过有一天也会来门头沟。
   缘份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是想躲都躲不掉的。我填志愿服务登记表时,就害怕被分到门头沟,结果事与愿违还真就被分来了,看来我和门头沟已结下了不解之缘。
   8月30日,一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我踏上了去往门头沟的征程,当时有点知青下乡的感觉。汽车行驶在山崖之间,我的心情随着汽车的颠簸起伏也难以平静。我平生第一次目睹了大山的芳容,目光不由自主地迎接着一座座青山,又恋恋不舍得追随着它们离去,如痴如醉的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我想我被大山征服了,面对秀丽的青山,内心深处产生出一种特有的情怀。公交车载着陶醉的我在群山怀抱中渐渐驶向终点……
   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很快就适应那里的环境。转眼,来门头沟志愿服务已经三个月了,对门城地区的风土人情、工作环境我早已比较熟悉。在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和喧嚣;没有纵横的立交桥和拥堵的人群;也没有高楼大厦和到处充盈的现代化、高科技,但这里有蓝天、白云;有青山、绿水;有清新的空气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有山里人特有的热情和纯朴……如果说城里更适合工作,那么这里更适合生活。在这里,我们可以观看初升的太阳、山顶的薄雾;我们可以欣赏雪中的灵山、松柏。清晨,打开窗,让清新的空气透进来,顺便望一眼昨天的青山今天是否已经换上银装,然后迎着初升的朝阳,伴着微微的凉风,带着一天的好心情,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周末,邀上自己的小伴儿,三五成群的聚一聚,吃顿饭,聊聊天,或者去城里逛一逛,让工作远离身边,让心灵得到舒展;抑或带上老婆孩子走亲访友,联络一下平日疏忽的感情……我想这是门头沟人特有的生活,当然现在的我也乐于享受这里的宁谧。
   最具特色的门头沟生活我想还应该是山里生活吧,因为毕竟在门头沟,98%的面积是山地,平原只占全区面积的2%。初来乍到,对一切还不熟悉的时候我就对山里生活更充满了好奇,好在没多久,单位领导就给了我一个亲近大山的机会。那天我们上山检查工作,天气不是很好,稍微有点薄雾,但我还是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山上的村庄。
   走在路上,不远处山顶上有一处“炊烟”久久不能散去,领导告诉我那是云。一眨眼,车已经钻进山脚下散落的一片村庄……在那里,两三层的小楼透着现代化的气息,石头砌的古墙蕴含着略带沧桑的古韵;平坦的马路上伸展出布满石砾的崎岖山路;人们热热闹闹的逛着早市,农用车努力的爬着山坡;小区里传来秧歌队的鼓乐声,一个劲儿的震动着人们的耳膜;太阳顽皮的时隐时现,不时地凸现出万物的线条。从山顶上往下看,一片片居民房错落有致地向山脚下延伸开去;夜里,万家灯火闪闪烁烁,点缀着夜色笼罩下的群山,仿佛天幕上垂下的一片繁星。我幽幽的想,在门头沟这多山的环境下,勤劳的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经历着严寒酷暑,饱尝着雨、雪、风、霜,开山、铺路、通水、通电,经过多少年的拼搏才把家乡建设成现在的样子啊!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凭着一腔热血,抱着对富裕生活的渴望,努力建设着自己的家园,描绘着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把“锻炼成才”的口号变成现实。
   山不高而秀气,水不深而清澈,人不多而热情,生活不太富裕而充满希望……这就是门头沟!我相信在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鼓舞下,在区委“一城带四区,建设新山城”正确方针的指引下,门头沟会出现更多像冯村那样的小康村!我对更美丽更富饶的门头沟充满了期待,也为能为门头沟建设贡献一分力量而感到自豪!
一键分享:
没有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