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同志向记者介绍情况
媒体见面会现场
1月8日上午,团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来到了北京奥运新闻中心组织的媒体见面会,就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这一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与大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自从2005年6月5日,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项目启动以来,如何成为一名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一直都是众多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将招募10万赛会志愿者为赛会提供直接服务,招募40万城市志愿者在城市和场馆周边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助等服务,并组织一百万社会志愿者在社区乡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动员上千万人参与“微笑北京”主题活动。
报名人数突破80万 八成人选初步确定
刘剑同志介绍,目前,由“迎奥运”志愿服务、奥组委前期志愿者、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奥运会志愿者工作遗产转化六个项目和微笑北京”主题活动组成的“6+1”格局已经形成。2006年8月28日、2007年1月19日、2007年3月28日,北京奥组委分别启动了面向北京地区、京外省区市,以及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华侨华人、外国人等志愿者招募工作。目前,赛会志愿者报名总人数已经突破了80万,远远超过历届奥运会志愿者报名人数。
刘剑同志表示,在志愿者报名后,北京奥组委通过电子邮件、信件、电话等形式与申请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向申请人发放微笑祝福笺、志愿者纪念封,组织申请人参加“微笑北京”主题活动和各种志愿者公益实践活动。在2007年的“好运北京”体育赛事中,先后有2万名奥运会志愿者申请人参与了赛事的志愿服务,得到了贵宾、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观众等各主要客户群高度评价。按照审核、测试、面试等志愿者选拔确认流程,截止到2007年底,奥运会7万名、残奥会3万名赛会志愿者中的80%已经初步确认。
志愿者培训、保障和激励工作按计划推进
刘剑同志介绍说,志愿者培训分为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残奥会志愿者还要参加助残理念、知识、技能和残奥竞赛项目等方面的专项培训。培训方式包括远程培训、面授和实践培训,志愿者申请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培训方式。目前,远程培训测试系统访问量已超过9万人次,先后有8万多名志愿者申请人完成了通用培训,3万名专业志愿者申请人接受了专业培训。残奥会志愿者的师资培训工作也已经展开。
按照《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通用政策》,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的工作保障包括:制作和发放身份注册卡,提供工作制服装备,提供工作期间的餐饮,提供市内特定区间的免费公共交通服务,提供工作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而对志愿者的表彰激励措施则包括颁发奥运会、残奥会志愿服务证书和证章;评选优秀赛会志愿者个人、团队和工作机构,授予荣誉称号;根据服务时间和服务效果,赛会志愿者可以获得奥运会、残奥会纪念品;并奥运会、残奥会结束后,建立志愿者纪念设施。
城市志愿者报名突破92万 “微笑圈”渐成流行时尚
除了为赛会提供直接服务的赛会志愿者,北京奥运会赛时还需要大量的城市志愿者。刘剑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全市预计将设立50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招募40万名城市志愿者,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观众游客和广大市民提供信息咨询、应急服务、语言翻译及具有区域特点的志愿服务。奥运会结束后,这些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将作为奥运会的重要遗产长期保留。截至目前,城市志愿者的报名人数已突破92万人。
2007年“春节”、“五一”、“十一”和部分好运北京赛事期间,开展了城市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集中测试,一座座红色的城市志愿者服务帐篷,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目前,赛时服务站点的审查和确认工作已经展开,城市志愿者培训工作也正在深入开展。
自从2006年8月8日“微笑北京”主题活动启动以来,先后开展了美化环境、维护交通秩序、歌声与微笑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实践活动。而结合微笑北京主题活动推出的五色“微笑圈”已经逐渐成为了北京的流行时尚。在教育部近期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中,“微笑圈”被列入汉语新词语。“微笑圈”已经发行正式版、少年版和国际版,“奥运志愿微笑圈发布 70万群众争当志愿者”被评为2007北京奥运十大新闻之首。
团市委副书记、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沈千帆,奥组委志愿者部副部长李世新、张振良、张巨明也参加了记者见面会,并回答了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