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志愿者注册 / 志愿团体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快讯 > 志联动态 > 奥运城市志愿者:不会说再见

奥运城市志愿者:不会说再见

日期:2008-10-10      来源:志愿北京

奥运城市志愿者:不会说再见  

城市志愿者携手奔向未来

奥运城市志愿者:不会说再见  

骨干团队确保城市志愿者工作薪火相传

奥运城市志愿者:不会说再见 

 年轻新势力再次约定蓝立方

奥运城市志愿者:不会说再见  

蓝立方成为开展团员教育活动的阵地

奥运城市志愿者:不会说再见  

蓝立方继续保留使用

  在历时100天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城市志愿服务中,“蓝立方”被广大市民誉为“好邻居”,城市志愿者被市民赞为“贴心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城市志愿服务周期之后, 500个“蓝立方”将作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成果继续保留,继续在全市旅游景点、交通枢纽、商业网点、文化场所等区域开展城市志愿服务工作。城市志愿者服务不会说“再见”。

  蓝立方不会说“再见”

  蓝立方是城市志愿者的舞台,从7月1日全面启动到有效运行,无数的精彩瞬间在此上演,“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志愿者和广大市民心中扎根。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城市志愿服务周期之后,由中国移动支持的500个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将作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成果继续保留,并依托这些站点继续开展城市志愿服务,续写志愿服务的辉煌。

  近日,各区县组织街乡领导、相关负责人、站点站长及骨干志愿者对站点保留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各单位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协调城管、综治等多个部门,讨论了蓝立方奥运后的设置地点、管理维护措施、具体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其中,部分位于交通枢纽、商业网点、文化场所、旅游景点、医院等区域的站点将留在原地,作为基层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继续开展城市志愿服务活动基地,根据城市运转和市民生活的需求,开发顺合民意、贴合民生、符合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并在“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和纪念日开展相关的宣传和志愿服务,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相关服务;部分站点将设置在校园、公益机构内,作为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奥林匹克教育的阵地,同时也可以作为开展志愿者教育、宣传、实践的实物资料;另外将有部分站点设置在社区,社区居民可以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参与志愿服务和志愿体验,号召广大市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在国庆节期间,曾在暑假来到东城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体验过志愿者生活的初中生安然同学,听说全市500个站点在奥运和残奥后将作为成果继续保留,早早来到站点。她表示特别期待做一名长期的志愿者,希望能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长期、定期的来站点提供志愿服务。同时,很多市民来到站点询问站点是否会随着残奥会的结束而关闭,希望能长期设立,为大家服务。当得知蓝立方被保留下来以后,大家都感到很欣慰,志愿者也纷纷表示会继续参加城市志愿服务活动。

  骨干工作团队不会说“再见”

  通过持续开展城市志愿服务活动,各区县积极依托团组织和其他系统资源,组建、磨合了一批相对稳定的骨干工作团队。建立了明确、规范的岗位职责、工作规范、考勤考核等工作制度,建立了分工负责,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有效确保了志愿服务工作的良性运转。如宣武区建立了“总队、大队、分队、小分队”的四级梯队,按照属地化的原则和站点、社区对接,将分散的资源加以整合;海淀区以站点为单位,将高校的志愿者编成了不同的小团队,定期开展融合活动。西城团区委充分利用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动员能力强的优势,有意识地加强对社会性志愿者团队的吸引和凝聚,为今后进一步凝聚青年组织、志愿者团队探索新渠道尝试新举措。目前,西城区已经把具有注册会员数千人的345北京公交指路迷团队和横跨20多个国家高校、具有上千会员的海外留学生志愿者同盟凝聚到志愿者大家庭中来。这两个青年组织分别与345公交总站和西单文化广场两个站点团队相“捆绑”,在城市信息咨询、语言翻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金融街白领青年、西单商业区和什刹海酒吧街的青年自组织,也以群体方式参与城市志愿服务中。通过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西城团区委志愿者团队建设扎实稳步推进,已经形成了38个融合社会各方面人群于一体的志愿者团队。今后,西城团区委将在既往扎实工作基础上,着力实现奥运会后志愿者人力资源的转化,不断吸引凝聚更多志愿者资源,进一步强化志愿者团队自身建设,力争将各个志愿者团队建设成为融合社会各方面群众、能够自我运转的志愿者组织。将加大社区公益实践项目开发力度,将志愿者团队与社区公益实践项目相对接,促进西城区志愿服务成果保留和志愿服务事业科学长远发展。

  让我们“再”见

  城市志愿者团队在实战中不断融合,团队协作能力不断增强,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站点文化。如东城区的站点彰显人文特点;西城什刹海的站点充满老北京胡同的市井韵味;宣武区的站点深受“宣南文化”的影响;朝阳区设立的多语种呼叫中心体现了国际都市的开放胸怀;海淀高校区的站点则尽显人文荟萃的风采……在站点布置上,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京剧、脸谱、武术、字画等亮相站点,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魅力;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与北京风土人情相结合,抖空竹、介绍北京的胡同和小吃,向各国友人展示北京的活力。有的城市志愿者在站点或吹拉弹唱,或泼墨挥毫,展示了中国志愿者的风采。

  近日,各区县在保留原有站点文化的基础上将奥运会期间以服务奥运、宣传奥运为主的活动主旨平稳转换,纷纷开展了符合地域特色、贴近百姓生活的活动。东城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同时,不忘发挥城市志愿者站点的作用,全区的所有“蓝立方”同时开启,开展城市志愿服务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志愿服务;朝阳区四个地区(街道)、八所高校,70%以上参加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志愿服务的1300余名城市志愿者、赛会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经过短暂休整,再次奔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十一黄金周假期为242万参观的游客提供了服务;在第八届北京图书节中,也处处可见城市志愿者的身影……在今后的节假日、纪念日,城市志愿者还会遍布北京的街头,再次绽放最美的微笑。

 

 

一键分享:
没有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