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志愿者注册 / 志愿团体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快讯 > 志联动态 > “志愿服务的心理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论坛在北京市青年宫举行

“志愿服务的心理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论坛在北京市青年宫举行

日期:2008-10-21      来源:志愿北京

“志愿服务的心理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论坛在北京市青年宫举行

“志愿服务的心理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论坛在北京市青年宫举行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也是志愿者年。中国人民第一次见证了数百万志愿者在帮助灾区人民解除危难、重建家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也见证了奥运志愿者用微笑和辛勤劳动为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志愿者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被社会重视。在这样一个声势浩大的活动之后,数百万的志愿者要怎样继续今后的志愿服务,如何把志愿精神发扬下去?针对这类问题,国家提出了“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然而,在建立长效机制过程中,志愿服务需要什么样的心理支持?如何实现志愿服务心理支持的最大化与有效化?如何避免志愿者出现心理疲劳、产生倦怠?如何让志愿服务机制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这些问题也被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心理学工作者所关注。

  2008年10月18日,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北京志愿者协会联合主办,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承办,并由多家心理服务机构共同协办的“志愿服务的心理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论坛,在北京青年宫举行。来自北京的奥运会志愿者、残奥会志愿者、西部支教志愿者、震后心理援助志愿者以及其他社会志愿者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出席论坛的还有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冯松青理事长、北京团市委大学部负责人、北京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熊汉忠主任以及首都心理学界的知名心理学家樊富珉、蔺桂瑞、陆小娅、石林等。就“志愿服务长期化、规范化与常态化的心理支持”这一新的主题,专家们与志愿者代表展开了非常热烈的互动研讨。

  在论坛的互动访谈环节,此次论坛的主要策划与组织者、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博士,携手“青春热线”创办者和总督导陆小娅老师,与3名奥运志愿者、西部支教志愿者以及其他社会服务的志愿者代表一起,从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的情绪曲线入手,通过分享大家的志愿经历与情绪变化,让大家体验与理解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心理支持的重要;熊汉忠博士还就心理支持的具体内容作了阐述,认为心理支持的长期化、规范化与常态化,将会加速和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为此,熊博士同时提出了3条非常具体的措施:一是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将开通国内第一条专门为志愿者提供心理支持服务的心理咨询热线——青心热线;二是将面向全国征集志愿服务心理支持的论文并汇编成册;三是将为志愿者提供压力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

  此次论坛,在大家的激情参与和热烈讨论的气氛中顺利进行。论坛从心理支持的角度,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此次论坛将掀起“志愿服务心理支持”的大讨论,并将吸引以心理学界为核心的、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关于志愿服务的理论探索,唤起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重视和正视,营造一个利于志愿服务长期发展的外部环境,从而促进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键分享:
没有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