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北京8月5日电(记者 崔玉娟):北京时间8月5日,12名来自北京、成都、上海、云南等地的青年志愿者抵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展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工作。
8月4日,这12名志愿者从北京首都机场启程。团中央、团北京市委、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代表前往首都机场,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赴埃塞俄比亚服务队”全体队员送行并授旗。
据介绍,此次选派青年志愿者赴埃塞俄比亚服务,是中国青年志愿者首次前往非洲开展志愿服务,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受商务部委托,组织实施的首个派往非洲的援外青年志愿者项目,服务领域涉及沼气开发、中文教育、体育教育、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等方面。
此次赴埃塞俄比亚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培训、派遣等工作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北京志愿者协会共同承担。
7月底至8月初,12名志愿者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参加了集中培训。培训期间,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就外事纪律、涉外礼仪、援外工作要求、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情况等作了专题讲座。另外,志愿者们还参加了素质拓展、团队意识训练、医疗救护知识及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等培训。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王雪峰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奔赴埃塞俄比亚开展志愿服务,标志着我国青年志愿者进一步走向世界,也预示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将为我国帮助友好的非洲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进一步增进中非人民的传统友谊积累新经验、开辟新途径。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位于红海西南的东非高原上,领土面积1103600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
全国人口6700万,约有80多个民族。阿姆哈拉语为联邦工作语言,通用英语。居民45%信奉伊斯兰教,40%信仰埃塞正教。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国体为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和议会(内阁)制,政教分离。
埃塞俄比亚是世界欠发达国家之一,2001年人均GDP为106美元。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85%以上,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
中国与埃塞俄比亚1970年11月24日正式建交以来,友好关系不断发展。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对埃塞俄比亚进行正式访问。2004年10月底,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自1971年至2003年,中国共向埃塞俄比亚提供经济援助项目近40个。其中成套援助项目10个、技术合作项目5个,还包括一些新商定项目和一般物资援助。截至1995年上半年为止,中国无偿提供了价值2018万元人民币的物资,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玉米、棉毯、食品、手工工具及农业职教物资等。
入选志愿者名单
穆昕玮 信息技术志愿者,女,26岁,北京天利海化工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黄新宇 体育教育志愿者,男,26岁,首都体育学院在读研究生。
李春治 体育教育志愿者,男,25岁,首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李良忠 体育教育志愿者,男,27岁,首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夏淑文 传统医学和理疗志愿者,男,39岁,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三病房负责人。
代金刚 传统医学和理疗志愿者,男,23岁,北京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在读研究生。
赵军民 沼气开发志愿者,男,30岁,佤族,曾任云南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来乡兽医站站长和正大基业公司人力资源部行政助理。
王顺利 沼气开发志愿者,男,26岁,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应届研究生。
张 伟 沼气开发志愿者,男,36岁,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赵镇三合村技术员。
刘哲静 沼气开发志愿者,女,22岁,四川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
冯 艾 中文教育志愿者,女,28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曾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王苓芳 中文教育志愿者,女,31岁,北京青年报社编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