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志愿者注册 / 志愿团体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快讯 > 志联动态 > 关于赴埃塞俄比亚考察志愿者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报告

关于赴埃塞俄比亚考察志愿者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报告

日期:2005-08-26      来源:志愿北京
2005年8月4日,在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统一部署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侯宝森带队,会同成都团市委副书记宋剑峰、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汤浩、北京志愿者协会章彦春,带领首批赴非洲服务的12名中国青年志愿者前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始为期5天的与接纳志愿者的埃塞俄比亚部委及其用人单位接洽、会谈,了解、考察志愿者工作、生活条件,为志愿者随后进行的半年志愿服务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一、背景资料
 (一)2005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国际合作发展计划埃塞俄比亚项目概况
 为促进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外友好关系,按照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关于推进
 2005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国际合作发展计划的指示精神和部署要求,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志愿者协会积极争取了具体承办
 2005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国际合作发展计划埃塞俄比亚项目,于4月至6月从踊跃报名参与者中选拔了4名沼气开发、3名体育教育、2名传统医学和理疗、2名中文教育、1名信息技术等共12名优秀青年赴埃塞俄比亚开展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此批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38岁,最小的21岁,绝大多数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5名在读研究生、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
 此次派遣志愿者赴非洲服务项目通过我国驻非洲各国使馆先期联系,埃塞俄比亚政府反应十分积极。2005年年初,经换文协商,最终确定赴非洲志愿服务的对象国为埃塞俄比亚,服务岗位由对方视需要提出。选派青年志愿者赴埃塞俄比亚服务,是中国青年志愿者首次前往非洲开展志愿服务,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受商务部委托,组织实施的首个派往非洲的援外青年志愿者项目,标志着我国青年志愿者进一步走向世界。
 (二)埃塞俄比亚概况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位于红海西南的东非高原上,领土面积1103600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全国人口6700万,约有80多个民族。阿姆哈拉语为联邦工作语言,通用英语。居民45%信奉伊斯兰教,40%信仰埃塞正教。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国体为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和议会(内阁)制,政教分离。埃塞俄比亚是世界欠发达国家之一,2001年人均GDP为106美元。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85%以上,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
 中国与埃塞俄比亚1970年11月24日正式建交以来,友好关系不断发展。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对埃塞俄比亚进行正式访问。2004年10月底,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自1971年至2003年,中国共向埃塞俄比亚提供经济援助项目近40个。其中成套援助项目10个、技术合作项目5个,还包括一些新商定项目和一般物资援助。中国无偿提供的物资,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玉米、棉毯、食品、手工工具及农业职教物资等。
 二、在埃塞与各方接洽会谈及考察工作情况
 (一)与接纳志愿者的埃塞部委及其用人单位的会谈协商
 2005年8月4日晚10时23分(埃塞当地时间,北京时间8月5日凌晨3时23分,以下时间均为埃塞时间),赴埃塞俄比亚服务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及随行人员一行16人顺利抵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得到了中国驻埃塞使馆经商参处和埃塞农业和农村发展部、教育部、青年体育和文化部等相关官员的热烈欢迎。随后的3个工作日时间里,在中国驻埃塞使馆经商参处大力支持和妥善安排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者协会、成都青年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同志和12名志愿者拜会了志愿者即将服务的埃塞俄比亚相关部委,签订了服务协议书,进一步明确志愿者各自服务内容、工作要求,了解服务期间志愿者食宿、安全保障等安排,为志愿者顺利开展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8月5日上午,在中国驻埃塞使馆经商参处参赞易宗华安排和陪同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者协会、成都青年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同志拜会了埃塞财经发展部双边合作司司长Mr.Hailemichael
 Kinfu,双方在融洽的氛围中就首次向埃塞派遣青年志愿者开展服务事宜进行深入会谈,沟通明确志愿者在埃塞开展半年服务的任务、职责及生活、安全保障等权益问题,并正式签署了《关于2005年度开展援埃塞俄比亚青年志愿者项目的协议书》。当天下午,一行会同12名志愿者与直接负责此项目的埃塞能力建设部部长顾问Mr.Adebabay及相关负责人举行亲切会谈,进一步明确中国青年志愿者在埃塞服务的工作内容、岗位要求、食宿条件、安全保障等问题,积极为志愿者更好开展服务争取良好条件。埃塞电视台播出了此次的会谈,在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尤其是当地华人中引起了良好反响。
 8月8日、9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者协会、成都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同志和相关志愿者分别拜会了埃塞农业和农村发展部职业教育司司长Mr.Ibrahim
 Mohammed、青年体育和文化部公共关系与信息司司长Dr.Solomon
 Ali、教育部职业教育司司长Ms.Negatwa
 T/Haimanot、奥罗米亚州卫生局局长Mr.Hayliee
 Ayyaanaa、亚的斯亚贝巴大学语言学院院长Dr.Gremew
 Lemu等志愿者具体服务的部门官员和负责同志,重点就志愿者各自服务岗位、内容、要求和住宿、交通、安全等问题进行深入会谈,交换了具体意见,达成了良好共识。8月9日下午,两名中文教育志愿者还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的讲堂,针对50多位暑期进修的当地教师进行了中文试讲,反响良好,为今后开展系统的中文教学开了好头。据亚的斯亚贝巴大学语言学院院长介绍,两位中文教育志愿者将成为该校历史上首批教中文的外籍老师,这将为该学院着手设立中文系奠定相应基础。
 在中国驻埃塞使馆经商参处大力协助下,经过三个工作日紧张有效的会谈协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相关同志正式将志愿者转接到各用人部门、单位,进一步明确了志愿者的服务岗位、内容、工作要求,积极争取了志愿者开展工作所必备的生活条件和安全保障。8月10日开始,按照埃塞方的统一安排,中文教育、体育教育、信息技术等6名志愿者留在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展服务,传统医学和理疗2名志愿者前往纳兹瑞特当地医院服务,沼气开发4名志愿者到埃塞相关州的农业职业学院或中专开展教学辅导服务。志愿者在开展服务中,最少保证两人一小组,尽量在住地配备有做中国餐的用具,远离首都的志愿者将定期由服务单位统一接送到首都参加赴埃志愿者团队组织的交流活动。
 (二)与中国驻埃塞使馆及其经商参处、埃塞当地华人组织的接洽、交流
 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及其经商参处为此次项目的顺利实施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经商参处全程安排了志愿者一行同埃塞相关部委的会面洽谈,并责成专人负责志愿者在半年服务期中与中国使馆、埃塞方沟通的联络人。
 8月5日傍晚,中国驻埃塞俄比亚使馆大使林琳在官邸亲切接见了志愿者一行,对中国青年志愿者赴埃塞之行表示欢迎和肯定,他热情介绍了中埃两国的友好关系和埃塞国情,并殷切希望志愿者们能充分青年的朝气和热情,扎实工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为进一步促进中埃友谊作出新的贡献。当晚,中国驻埃塞使馆经商参处参赞易宗华及全体官员热情会见并宴请志愿者,鼓励大家珍惜半年的服务机会,充分展示中国青年志愿者最亮丽的风采。随后,参赞处全体同志和志愿者进行了联欢,卡拉ok、台球、乒乓球、象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远离祖国的志愿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友情,体会到家的温暖,也更加坚定了志愿者立足埃塞、展示风采、为国争光的信念。
 在埃塞6天时间里,中国驻埃塞使馆经商参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等负责同志全力整合资源,协同志愿者与在亚的斯亚贝巴的中国卫生部医疗队、中国援助埃塞路桥施工队、新华社驻埃塞俄比亚首席记者、商务部成套设备进出口总公司驻埃塞办事处招待所、长城饭店等华人组织进行了接洽沟通,建立初步联系,为志愿者在随后半年的服务工作中的沟通交流、信息反馈、相互照应等创造良好的辅助条件。
 (三)了解埃塞风土人情,引导志愿者更好融入当地服务环境
 为更好地融入埃塞俄比亚当地的服务环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同志等,利用8月6日、7日埃塞的周末时间,组织12名志愿者先后参观、浏览了埃塞首都市容市貌、埃塞国家博物馆、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当地草原及瀑布风景区,并积极与埃塞首都热情的当地市民进行初次接触交流,有所侧重地了解埃塞俄比亚的历史发展、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初步掌握在埃塞工作、生活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积极引导志愿者为尽快融入埃塞当地的工作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通过上述各项工作,中国青年志愿者赴埃塞俄比亚服务团队形成了三点共识,并要求大家以此严格指导未来半年的具体服务工作:
 一是埃塞人民对中国人十分友好,而且埃塞相关部委、用人单位对志愿者寄予了很大期望,这便于志愿者开展工作,同时为志愿者开展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志愿者要珍惜时间,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立足服务单位实际,刻苦工作,无私奉献,通过不懈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展示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良好风采,为增进中埃青年交往和中埃友谊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埃塞作为世界上贫穷国家之一,生活艰苦,医疗状况落后,为艾滋病、疟疾等多发地带,当地人民平均寿命40多岁;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治安状况良好,但首都之外地区的治安情况相对复杂。因此志愿者要做好充分的吃苦思想准备,在服务工作中要以安全为第一要务,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注意身体状况,并熟悉当地医疗系统处理程序及应急机制,随时与中国驻埃塞使馆经商参处等保持联系。同时埃塞地处高原,平均海拔2500-300米,志愿者要尽快调整、适应高原工作要求。
 三是埃塞民族众多,具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志愿者在服务中要充分尊重当地人民的习俗。同时,埃塞的饮食与国内差别很大,志愿者可能很难适应,这要求志愿者要勤俭持家,自己动手做饭,保养好身体,保证服务工作的顺利圆满地完成。
 三、关于开展赴埃塞俄比亚服务项目的体会
 中国青年志愿者国际合作发展计划埃塞俄比亚项目自2005年4月启动以来,在团中央、商务部、外交部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志愿者朋友的热情参与下,经过3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中国青年志愿者赴埃塞俄比亚服务队终于顺利组建,并于8月初抵达埃塞俄比亚逐步开展服务。经历了志愿者招募、选拔、政审、培训、办理护照签证尤其是赴埃塞俄比亚送志愿者出征等一列工作,对于开展埃塞俄比亚服务项目形成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和体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埃塞俄比亚项目作为中国首次向非洲派遣青年志愿者的意义十分深远
 选派青年志愿者赴埃塞俄比亚服务,是中国青年志愿者首次前往非洲开展志愿服务,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受商务部委托,组织实施的首个派往非洲的援外青年志愿者项目。此项目通过青年志愿者这种民间的方式,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埃两国青年的交流融合,必将为中埃两国的友谊做出新的贡献。中国青年志愿者奔赴埃塞俄比亚开展志愿服务,标志着我国青年志愿者进一步走向世界,也预示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将为我国帮助友好的非洲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进一步增进中非人民的传统友谊积累新经验、开辟新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北京志愿者协会、北京青年志愿者有幸参与其中,并承担重要任务,这是北京志愿者工作逐步走向国际的积极有效的全新尝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对于推动北京志愿服务工作向项目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商务部、外交部、团中央、中国驻埃塞使馆和埃塞方的认可、支持是做好埃塞俄比亚项目的基础
 作为国家的援外志愿者项目,商务部、外交部、团中央前期与埃塞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协商工作,促成了正式的合作,设立了项目。商务部为此制定专项规章制度、拨付专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项目实施,志愿者招募、管理、服务等。中国驻埃塞使馆及其经商参处在其中充分发挥了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做好国内与埃塞的沟通、协调工作,周到安排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相关同志赴埃塞与接纳志愿者的部委、用人单位会谈协商,协助安排志愿者的食宿,并责成专人做好志愿者服务期间的管理、服务工作。埃塞相关部委、用人单位高度重视此合作项目,尽可能为志愿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推动整体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
 同时,因埃塞项目为首次向非洲派遣青年志愿者,许多工作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在与埃塞方沟通的过程中,用人部门提供的服务需求较笼统,尚未能将具体岗位需求、服务内容、工作要求尤其是志愿者应匹配的相关辅助设备,如教材、参考资料、医疗器械、沼气开发设施等,及时有效地反馈到筹备工作中,使得具体承办方和志愿者只能凭经验甚至设想来做物资准备工作。而有些要求是在抵达埃塞与用人单位通过会谈协商才进一步明确的。因此,更好争取受援方做好这方面的支持工作也是今后要抓好的重点。
 (三)赴埃塞志愿者专业技能过硬、服务工作到位是做好埃塞俄比亚项目的关键
 埃塞俄比亚项目,对志愿者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是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这是基本功。志愿者在埃塞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乃至日常的生活交流基本全靠英语,从事中文教育、体育教育的5名志愿者更是要用英语全堂授课,4名沼气开发的志愿者也要涉及到大量用英语传授沼气开发技能的工作。此次入选的志愿者,英语是第一关,也基本具备了,但仍需要在服务中努力提高。其次是适应服务岗位的专业技能,包括中文教育、体育教育、信息技术、传统医学和理疗、沼气开发等,尤其是后两者。志愿者相应专业技能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服务成效的大小甚至好坏。此次选拔出的传统医学和理疗、沼气开发志愿者,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使在专业上各有所长的志愿者能在具体工作中能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再次,便是要具备良好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贫穷的国家,条件十分艰苦,志愿者在此服务,必须克服语言、风俗、饮食、地理环境、工作环境等种种困难和挑战,充分发挥优秀青年志愿者能吃苦、能战斗的作风,刻苦工作,无私奉献。最后,要求志愿者能立足服务岗位,利用现有的一切条件,充分专业技能,创造性地开展服务工作。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善于总结,敢于创新,用青年人的热情和才识,展示志愿者最亮丽的风采。
 (四)做好赴埃志愿者的管理服务是做好埃塞俄比亚项目的保障
 志愿者项目实施中,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十分重要。埃塞俄比亚项目中的志愿者远离祖国、亲人,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单位开展工作,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很强,难度很大。管理是否有效、服务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志愿者的工作效果和服务热情。在未来半年的服务时间里,中国驻埃塞使馆经商参处将有专人负责志愿者管理、服务工作,协调埃塞各方关系,指导、协助志愿者更好开展服务。同时12名青年志愿者也成立了工作队、临时党团支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力争齐心协力地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北京志愿者协会也将和中国驻埃塞使馆经商参处、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随时保持联系,积极关注、支持志愿者们在埃塞开展的志愿服务工作。同时,将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第一时间将志愿者在埃塞的服务风采展示给北京乃至全国人民,逐步扩大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非洲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一键分享:
没有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