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志愿者注册 / 志愿团体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快讯 > 志联动态 > 宗春山——孩子们的“幸福使者”

宗春山——孩子们的“幸福使者”

日期:2009-03-25      来源:志愿北京

宗春山——孩子们的“幸福使者”

在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为少年犯做心理辅导与教育

宗春山——孩子们的“幸福使者”

到北京太阳村看望服刑人员子女

宗春山——孩子们的“幸福使者”

深入地震重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

宗春山——孩子们的“幸福使者”

参与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心理及安全教育培训

 

  北京市青少年服务台执行台长、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儿童少年安全健康成长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专家团成员、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监管局犯罪心理咨询与矫正专家委员会委员……这样一箩筐的头衔很容易让人把宗春山与社会教育工作者联系在一起。然而作为“2008北京十大志愿者”的获奖者,宗春山认为自己既不是一个纯粹的教育学家,也不是博学的法律专家,他更喜欢用“生命教育工作者”来称呼自己。

  青少年是志愿服务主旋律。回溯十几年的志愿历程,宗春山的足迹始终没有与青少年分开过,十几年来他坚持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工作,第一个提出在青少年中开展自我保护教育,并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其理念和知识。1993年,他受北京团市委委托,带领志愿者建立了全国第一条“北京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热线”,后热线更名为“大耳朵”热线。“大耳朵”热线的开通为12355北京青少年服务台的成立奠定坚实的志愿者队伍基础。他在1994年成立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服务两支专业志愿者队伍,非典时期率领志愿者坚守工作岗位,开设“青少年非典心理干预热线”,2004年参与北京市少工委“阳光心语”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的设计和推广。自2004年起,宗春山定期到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为少年犯做心理辅导与教育,并组织中小学生到少管所接受法制教育。2006年至今,他在朝阳区司法局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社区矫正志愿服务。2007—2008年,宗春山作为北京禁毒教育志愿者,在北京68所娱乐场所、52所大、中学校开展毒品预防普及教育。

  宗春山的足迹还涉及国际性的志愿服务领域。2005年至今,宗春山接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全国妇联的邀请,先后在广西中越边界、四川仁寿县等地开展妇女、儿童拐卖的调查及法律普及,并编写《被拐妇女心理咨询工作手册》。他在四川江油开展学校暴力预防的教育培训工作,2005年加入国际公益组织国际狮子会中国狮子联会北京分会,以会费及筹集资金的方式为听力障碍儿童募捐,为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募捐。同时他还参与欧盟人权基金会项目,在内蒙、宁夏等地培训不发达地区法律工作者。

  一切为了孩子们。“5.12”汶川大地震后,宗春山先后三次前往灾区,为当地的孩子们进行心理教育。他在到达灾区的第一天,就在九洲体育馆临时避难所搭起了灾区的第一个帐篷影院。一台投影仪、二十多个小板凳就组成了一个简陋的“影院”,没有白色幕布,就把帐篷作为幕布,给灾区的孩子们放起了动画片,用动画片安抚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他还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用包装箱做成象棋,用帐篷做成临时图书馆,把这里作为孩子们的乐园。每天志愿者还没起床,帐篷外就已经聚集了许多孩子等着“活动中心”的开放。

  在灾区,宗春山带领志愿者组织40多名中小学生成立了一个临时班集体,孩子们自己起名叫“幸福”班,并竞选班干部。宗春山和志愿者们一起组织他们举行主题班会、游戏、歌舞、绘画,和他们进行围棋、跳棋比赛,让孩子们重新感受到了家的幸福与温暖。时隔三个月,当他第二次赴汶川时,心里始终惦记着“幸福”班的孩子们。由于没有任何地址和联系方式,宗春山唯一的线索就是一张照片——“幸福”班第一任班长王欢和他的合影。他举着照片在北川中学的临时校舍一遍遍地询问,终于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找到了王欢和“幸福”班的几名孩子们,并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一个孩子对他说:“虽然这里和以前一点都不一样了,但依然觉得很幸福,因为亲人们还在、朋友还在。”

  奥运期间,宗春山又参与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的心理及安全教育培训十几场,参与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通用培训精品课程自护课程主讲。同时开设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心理支持热线,并完成十万字分析报告。对他而言,志愿服务正向着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十多年的志愿服务经历,宗春山有着深刻的感受。他说:“志愿服务对于我个人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由于一直从事的是助人的工作,更加坚信‘助人者自助’的理念,所以十几年来,自己从一个普通的青少年工作者成为一名有影响的专业工作者,志愿服务带给我更多的精神享受和知识积累以及国际化的视角。我享受着志愿服务。”

 

 

 

一键分享:
没有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