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志愿者支援灾区接力计划一周年工作座谈会召开
中国共青团网5月13日讯(记者 刘哲摄影报道)“我们要持续推进北京志愿者支援灾区接力计划工作的深入开展,形成灾区重建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及体系,建立本市应急志愿者队伍,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昨天上午,北京志愿者支援灾区接力计划一周年工作座谈会召开,团北京市委副书记邓亚萍在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培育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持续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机制化、常态化发展。
座谈上,与会的志愿者代表共同回顾了一年来北京志愿者支援灾区接力计划工作历程,交流了各自的心得体会。北京市卫生局团委书记、第一批服务队副领队谷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专业的医疗救援服务队,我们主要在四川省什邡市的九州体育馆,负责提供医疗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回想起当时救援情景,谷水深有感触,“这次的救援服务行动是对医务人员奉献精神的一次洗礼。”
“在几次志愿服务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志愿服务工作反应迅速,动员能力强,共青团的工作很务实。”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3次参加志愿服务的张晓红说,“第一次跟志愿服务队进驻灾区时我看到,通过各种渠道到达灾区的志愿者有很多,这是好事,说明全国人民都很关注,也说明我国的志愿事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张晓红同时表示,赴灾区的部分志愿者并没有经相关部门的统一组织,志愿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妨碍了志愿帮扶的全面有效部署,“没有一个系统的组织调度,使志愿服务的效率受到很大影响。”
在谈到对未来志愿服务建设的问题时,团北京市委事业部部长郭新保认为,志愿服务建设应该更加专业化,更有组织化,应进一步健全完善志愿者支援灾区工作长效机制。“志愿服务建设要推进组织化建设,只有把志愿者凝聚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头往一处看,拳往一处挥,劲往一处使’,同时也可以促进志愿服务应急能力建设。”
据悉,自去年5月25日起,团北京市委等相关单位就已推出“捐出500小时,北京志愿者支援灾区接力计划”。截至目前,报名接力计划志愿者已达5万余人,派出服务队23支,共317人次赶赴灾区一线,开展了医疗救助、卫生防疫、心理援助、文化传播、信息平台建设等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