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邡运送救灾物资
对灾民进行心理辅导
接诊受灾群众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北京团市委、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筹)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团中央的号召,依托共青团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双重优势,果断决策,迅速行动,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在京或奔赴四川灾区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和支援重建志愿服务活动,并着眼长远,探索推出“捐出500小时,北京志愿者支援灾区接力计划”,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抗震救灾志愿服务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32支志愿服务队、52支青年突击队,共计10000余名志愿者服务灾区;组织全市50余所高校近5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抗震救灾无偿献血,并与3000余名灾区在京青少年结成志愿帮扶对子;组织100多名志愿者为来京救治的灾区伤病人员提供关爱服务。
(一)迅速招募组织急需专业志愿者参与灾区一线抗震救灾。地震发生后,团市委、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筹)一方面积极与市卫生部门密切协作,动员组织青年医务工作者报名参加北京医疗卫生抗震救灾服务队;一方面,则面向社会招募灾区急需的相关专业志愿者组建服务队赴川抗震救灾。5月20日,由27名医疗专业人员组成的青年医疗卫生志愿者抗震救灾服务队赴川,在绵阳九州体育馆受灾群众聚集地开展志愿服务。服务队借鉴预防“非典”医疗工作经验,在极短的时间里总结探索出灾后应急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援助“三结合”的工作新模式。对此,卫生部驻绵阳专家组和绵阳抗震救灾指挥部予以高度评价,将它命名为“绵阳模式”,并作为示范点在灾区各医疗点中推广。同时服务队还深入重灾区北川县擂鼓镇,为当地居民巡医送药,对镇中心小学的23位孤儿和45名老师进行心理干预。5月24日,由11名心理、教育等专业人员组成的支教志愿者抗震救灾服务队奔赴四川绵阳与医疗卫生志愿者服务队会合。他们针对灾区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及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辅导。5月27日,两服务队返京。期间,服务队累计接诊受灾群众300多人次,外出巡诊1万多人次;开展个体心理治疗120人次,集体心理治疗500多人次,心理巡诊2600多人次;喷洒消毒、杀虫药剂1.85万平米;开展医疗卫生宣传1万多人次,发放卫生防疫和心理治疗材料2万份。
(二)迅速动员组织团体会员及志愿者参与抗震救灾。在招募组织急需专业志愿者组队赴川的同时,招募2008年北京高校大学毕业生27名,到四川什邡重灾乡镇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协调北京操作者俱乐部组织18名业余无线电志愿者,建立应急通信服务队,自驾车于16日抵达成都,深入青川、绵阳、汶川、什邡等重灾区,开展无线电网络搭建、道路开拓、人员物资护送等服务。支持并协助荣昌公司发挥洗衣专业和店面众多的优势,主动接受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从5月14日起至30日,在全市设立站点代为募集衣物棉被5万余件(套)。支持并协助海淀园高新技术企业张燕等4名奥运城市志愿者组建“红色中关村5.12志愿者服务队”,在北师大心理学系接受短期心理干预培训后,于5月19日奔赴灾区一线开展心理援助工作。联合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开通“爱心航线”、“爱心专列”,招募组织志愿者帮助登记募捐物资。截至5月30日共募集并运抵灾区物资2000余吨。
(三)探索推出北京志愿者支援灾区接力计划。为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在派出各种志愿者抗震救灾服务队、组织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上,5月25日,团市委、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筹)联合有关单位推出“捐出500小时,北京志愿者支援灾区接力计划”,计划结合灾区实际需求,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在京开展支援灾区的志愿服务,或不定期地组派志愿者队伍奔赴灾区开展支医、支教、支农、文化、科技等志愿服务,倡导每名志愿者为灾区提供累计不少于500小时(每年不少于100小时)的志愿服务,以促进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截至2009年5月12日,先后共招募组建了23支服务队,共317人次,前往灾区开展医疗救助、卫生防疫、心理援助、就业招聘、文化传播、信息平台建设、志愿者管理、抢收抢种等志愿服务。同时,服务队还积极调查了解灾区的受灾情况和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情况,为持续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为扩大社会公众参与,积极开发北京志愿者志愿灾区接力计划子项目:与北京青年压力管理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合作,推出“太阳花成长计划”,组织心理学专家对安排在云南省丽江民族学校的什邡市40多位孤儿开展长期的心理援助;与北京市少工委联合,将北京市开展多年的“阳光心语”品牌活动带到什邡中小学校园,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实践教育,帮助灾区青少年建立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品质;与北极星慈善基金会合作,推出“快乐运动”项目,通过组织开展体育运动的方式,丰富板房居民和学生的文体娱乐生活,寓教于乐,引导广大居民和青少年逐步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进身心健康;与联合国志愿服务合作项目合作,推出“志愿节能 支援灾区”接力项目,组织开展“志愿节能,夏至关灯”等活动,引导社会公众就近就便志愿参与节能环保,援助灾区灾后重建。
为帐篷学校孩子赠送微笑圈
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农户整理倒塌的木耳棚
二、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启示
四川汶川地震是对北京乃至全国刚刚兴起的志愿服务事业的一次重大考验。这对积累志愿服务经验,锻炼志愿者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给北京志愿服务事业带来了启示:
(一)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引导和服务。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四川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紧急呼吁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就有300多万志愿者奔赴灾区。众所周知,志愿者,尤其是专业志愿者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又没有了解实际需求,大批志愿者涌入导致出现了一些与预期相反的问题。据有关部门反映,在灾区不少缺乏专业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志愿者反而影响了正常的救援和抢救,给抗震救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困难。这就要求志愿者招募组织和相关部门在志愿服务中对志愿者进行分类,将服务需求与管理调度结合起来,优化配置志愿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者的作用。
(二)建立完善志愿者工作的长效机制。汶川地震带来的灾害是极其严重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因此,要在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明确灾区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对志愿服务的需求,评估北京市志愿服务资源,确定北京志愿者支援灾区接力计划的重点,从什邡灾后志愿者管理、心理援助、青少年辅导、职业培训、农业生产恢复、环保宣传、社区发展等方面需求出发,积极开发拓展志愿服务项目,通过项目化配置志愿服务资源,固化志愿服务工作内容,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北京市志愿者支援灾区工作的长效机制,支持什邡灾区短期和中长期各项建设工作的有序深入开展。
(三)开展符合灾区实际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建立项目,将帮助满足暂时性的需求和服务长远发展需求有机结合,帮助志愿者实现自我满足和自身发展。如开展制度和技术输出项目,进行“志愿者服务信息化管理”和“志愿者管理人员培训”;开展青少年教育和心理疏导项目,通过社会名人激励引导、“一对一”结对帮扶、两地交流互动,帮助什邡青少年健康成长;开发骨干人才远程培训项目,为什邡培训一支教育、医疗、农业等行业的骨干队伍,从而带动行业发展;开展灾区环境保护宣传项目,招募当地志愿者宣传环保理念,增强普通群众的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措施,加快灾后重建的生态恢复进程。
(四)探索建立北京市志愿者应急机制。结合北京市实际,联合市应急办,探索建立北京市各类专业性志愿者队伍和应急工作机制,平战结合,预防为主,宣传应急相关知识和技能,开展各类应急预防演练,逐步培养首都社会公众应急救护的意识和技能,增强全市应急救护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开展支教工作
为受灾群众放映电影
积极为灾区人民提供就业岗位
三、抗震救灾志愿服务下一阶段工作
抗震救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持续不断的共同努力和艰辛付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按照北京市志愿者工作大会精神,扎实做好本职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为推进什邡市灾后重建工作,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作出贡献。
(一)持续推进北京志愿者支援灾区接力计划,健全完善工作长效机制。结合志愿者实际情况和灾区需求,进一步增强接力计划的针对性和计划性,以引导志愿者在京就近就便开展支援灾区志愿服务为重点,有针对性组织专业志愿者赴川开展医疗卫生、心理援助、文体教育等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志愿者参与抗震救灾和支援重建志愿服务的相关制度,推进接力计划各项工作的机制化、常态化发展。
(二)建立灾区重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形成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以北京志愿者支援灾区接力计划为主线,抓好“快乐运动”、“阳光心语”、“太阳花成长计划”、“业余无线电援建”等子项目,积极在灾区中小学重建校园、心理援助、志愿者管理、来京疗伤人员、在京就学和来京借读青少年帮扶等方面开发新的项目,逐步形成对口支持什邡抗震救灾志愿服务项目群,项目化推进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各项工作。
(三)发扬“支前”优良传统,为赴抗震救灾一线志愿者解决后顾之忧。积极与赴抗震救灾一线的志愿者、青年突击队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结对服务工作,掌握其本人及家庭的实际需要和困难,做“志愿者的志愿者”,以志愿服务等形式为其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及时了解在抗震救灾一线工作的志愿者的工作情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资及救灾物品保障。
(四)组织开展志愿节能环保行动,就近就便开展支援灾区重建志愿服务。发展壮大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储备志愿服务人才。重点在全社会倡导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理念和行为,积极动员社会公众节水、节能、绿色出行、分类回收、捐助闲置物品等,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国家主导的灾后重建工作。
(五)建立北京应急志愿者队伍,提升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协调市应急办,结合落实北京市2009年实事中的折子任务,加强各级各类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应急志愿者信息库,动态掌握专业志愿者骨干基本资料。培训各类专业志愿者,开发应急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公共安全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预防演练等,为突发事件应对储备人才资源。
(六)加大活动策划和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支援灾区志愿服务社会氛围。北京与什邡互动,组织开展各类支援灾区志愿服务和纪念性重大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宣传和影响,吸引北京公众的长期关注,用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和青少年,不断吸纳新的志愿者加入,掀起北京志愿者支援灾区志愿服务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