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站点的“奥运主播”
滕鲁宁大学毕业后就应聘到美国普林斯顿国际研究院,公司文化中对义工精神的推崇以及老板对志愿服务的支持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小滕而言无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2006年初,已成为公司部门负责人的滕鲁宁一心想为奥运做点事儿,于是她报名成为了一名城市志愿者。此后她的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几乎都是在志愿服务中度过的。
除了志愿服务的“规定动作”外,滕鲁宁团队站点的“自选动作”也颇有创意,志愿者们从家里拿来耳麦和音箱,通过站点配备的无线上网笔记本电脑登录奥组委网站获取最新赛事消息后,第一时间向游客和市民播报,而这个“奥运主播”的任务自然落在了滕鲁宁身上,站点志愿者们都成了临时编导,不断丰富播报内容。
志愿服务照亮相央视春晚
在2009年央视春晚小品《北京欢迎你》中,志愿者滕鲁宁、王博等在“蓝立方”里服务的照片被制作成了舞台背景,这让很多志愿者感到惊喜和激励。滕鲁宁说,在春晚中出现的照片就是他们开展“奥运双语主播及指路”服务时的场景,当时她用中英文双语将网上查到的赛事情况第一时间向游客直播,同时为游客查询出行和观赛的路线,每次播报赛况时,周围总是围着很多市民和游客收听。 参与公益活动延续志愿服务
刚开始做奥运志愿者时,滕鲁宁身边的朋友特别不理解,父母也心疼,既没报酬又身心疲惫,到底图个啥?然而在奥运会举办后这些反对的声音听不到了,奥运志愿的精神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奥运结束后,滕鲁宁又开始参与民间慈善机构——善美天使工程的筹办,这个主要为妇女儿童提供帮助的公益项目使滕鲁宁重新收获到了关爱他人、志愿服务的快乐。本报记者 杜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