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志愿者注册 / 志愿团体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快讯 > 志联动态 > 中国教育报专版:更长远的是推进志愿工作常态化

中国教育报专版:更长远的是推进志愿工作常态化

日期:2009-08-12      来源:志愿北京
    在北京迎来奥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再回头看看那些曾活跃在不同场合的志愿者,不禁感触良多。他们的出色表现得到国内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也极大推动了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志愿者服务热,各类志愿者组织日渐发展起来,许多人把志愿服务当做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目前,北京市各级各类志愿组织中,有150万人,在未来,统一在北京志愿者联合会注册的志愿者将达到200万。

  目前,我们正在做一项重要的课题研究——《北京奥运会志愿成果转化》,这一课题旨在客观、深入地总结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成功经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离不开中国人卓越的组织才能和体制优势。我们不能照搬其他奥运会举办国志愿者工作的经验,需要靠自己创新。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从招募、发动、培训到管理,已形成一整套体系。总结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成果,包括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我国志愿者工作常态化提供了理论研究的基础,也从中形成北京市的志愿者工作模式。

  总结奥运志愿服务经验,不仅有利于我国其他省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也可为今后奥运会承办国的志愿者工作提供借鉴。相比之下,我们更看重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经验的国际价值。前不久,印度青年与体育事务部部长亲自率青年百人团,专门前来取经,因为第十九届英联邦运动会明年将在印度举行。从国内来看,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的主办方都特地赶到北京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因此,总结志愿服务经验,显得非常必要。

  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衷,如何引导他们把这股热情保持在日常生活中,为普通大众服务,实现志愿服务的常态化,这是北京奥运会之后更为长远的任务。

  在组织体系方面,今年3月4日,北京市召开了志愿者工作大会,决定把北京市志愿者协会改造、提升为北京志愿者联合会,并纳入枢纽型社会组织。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北京市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是指同类型社会组织的联合型组织,它们将替代以往众多的政府主管部门来管理和服务各类社会组织。北京志愿者联合会和北京团市委都是该组织成员,这让我们看到,除了通过有关组织,社会力量也在发动志愿服务。

  在组织管理方面,北京市计划近期推出“志愿者卡”,以实现对志愿者服务信息的统计和管理,改变以往志愿服务没有整体衡量标准的现象。不管志愿者在哪个部门注册,都将领到统一的卡,像身份证一样,是志愿者身份的标识。通过志愿者卡,可记录志愿者服务的时数,据此评定服务星级。星级分一至五级,五级为最高级,服务小时数至少累积要达到1000个以上。服务时数达到一定星级的将发一枚奖章,代表志愿服务的资历。只要你戴着走出去,大家一看就知道你为社会服务了多长时间。

  当然,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起步晚,目前在组织体系、志愿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顺畅的地方。比如,志愿服务立法问题。我们提倡志愿服务,但谁来保障服务者的利益呢?从法律层面上保证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和权益是很有必要的。再比如,志愿者组织虽多,但分散在各个系统,像红十字会属卫生部门管理、公交车站管理员属精神文明办管理、交通巡逻属综治委管理等,各自为政,比较松散,服务成效不免受影响。因此,北京市将北京志愿者协会提升为北京志愿者联合会,把各个系统的351家志愿者团体整合到一起,以加强各团体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志愿服务质量。

  另外,在志愿服务经费投入方面,虽然志愿服务是免费的,但志愿者组织的运行、志愿者的激励等都需要经费维持。目前,联合会的运行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我们计划设立志愿者基金会,以吸纳社会资本。因为志愿服务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当志愿服务形成规模、体系后,通过市场运作,也能鼓励政府加大投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在志愿者队伍里,青少年以其知识丰富、热情朝气且可持续服务时间长等特点,成为较为独特的群体。我欣赏把志愿服务当做生活方式的青年人。我认为,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有两层意义。一是扩大见识和知识面,提高对社会的认知。志愿服务,为青少年感受社会、学习他人经验提供机会,志愿服务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对各领域、各行业都有所了解,不断积累经验,对自己实现就业有很大帮助,走上社会也能更快地适应岗位。二是学会感恩。志愿服务就像一个大课堂,是教育青少年的一种很好方式。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在实践中收获课本外的知识其实同样重要。

  (本报记者 赵秀红、实习生 杨晓纯 采访整理)

一键分享:
没有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