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志愿者注册 / 志愿团体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快讯 > 团体动态 > 北航材料学院积极进行学科建设

北航材料学院积极进行学科建设

日期:2005-04-26      来源:志愿北京
开学以来,北航材料学院积极贯彻学校2005年工作要点,不断加强学科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把人才引进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开学至今已经先后有两位直聘教授张灶利教授、马朝利教授正式报到参与到材料学院的科研工作当中。
   张灶利教授来自于德国斯图加特市马普金属研究所,是从事电子显微学研究的客座研究员。张灶利教授在世界上首次用超高压电子显微镜实现对SrTiO3原子分辨成像,特别是对晶界上氧原子及空位的观察和成像,初步定量氧空位浓度;从原子尺度上直接测量晶界原子位移和晶界参数。2003年在著名的科学杂志《Science》上发表了《Direct
 Atom-resolved
 Imaging
 of
 Oxide
 and
 theirs
 Grain
 Boundaries》一文。张灶利教授还是世界上首次观察到了当时最小的碳纳米管,发现其具有高温稳定性。他较早的在世界上对纳米碳管进行金属填充,以简易的方法实现了高效率的金属引填充。
   马朝利教授是日本次世纪金属复合材料协会,真壁技研RIMCOF研究员。长期从事超过冷非平衡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超过冷非晶态合金形成,成份设计,力学行为等。最近开始超过冷非平衡材料的应用研究,已开发出用于高感度质量流量计的小口径高性能非晶合金管。同时开发出高强度超低弹性模量(与人体骨骼相当)的生体合金材料。
   与此同时,北航材料学院失效分析与预测预防研究所还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共同建立了民航安全技术分析和鉴定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在中心译码站和失效分析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新组建的实验室将根据自身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究特色,依托中心在设施、设备、人员、技术、地域等方面的多种优势,坚持以面向中国民用航空安全主战场,跟踪研究国际上航空安全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目标,以研究突破航空安全的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为重点,力争通过广泛的技术合作,将实验室建设成为有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鲜明行业特色,以及向全行业开放的科研基地。我院与中国一航黎明航发集团公司联合成立的“黎明—北航共建试验基地表面工程中心”也在沈阳黎明公司揭牌。该中心的成立将对促进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零部件的表面防护技术基础研究、提高零部件表面防护技术水平、加速科研成果的工程应用转化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将对提高北航工程实践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两个实验室都是建立在材料学院雄厚的科研基础上的,对北航材料学院科研成果转化和进一步推进科学研究的深入都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北航材料学院正在进行“985”的二期建设,凝练先进轻质材料、高温结构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材料表征与综合性能评价等五个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北航材料学院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的服务。
一键分享:
没有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