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5日清晨,开往河北保定的双层列车上10位身着白底红字T恤的志愿者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他们就是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教务处处长东直门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霈老师、临床医学院团总支书记刘怡桐老师、中医内科博士叶霈智、中医外科博士曹健春、中医临床七年制学生临床医学院学生会主席刘忠杰、中医临床七年制学生沈静、中医临床五年制学生临床医学院团总支副书记赵娜、中医临床五年制学生临床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陈炜。
圣洁的白色与火红的志愿者标志交相辉映,正如志愿者们纯洁而热情的心,它们承载着来自首都的深情问候,也承载着大山深处阜平革命老区人民的希望……
志愿者们在保定转乘长途汽车一路颠簸终于在当天中午赶到了阜平县。下午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志愿者们参观了位于城南庄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土坯房、纸轩窗,夯实的泥土地……这里就是毛主席、周总理、聂荣臻元帅共同战斗过的地方,这里更是阜平人民的骄傲。随后参观的是位于阜平县城内的烈士陵园,在这里陈列着为保卫阜平安宁、维护革命政权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的遗像以及他们的英雄事迹。年轻的生命为共和国的黎明绽放,他们死得其所;后来者的心为先辈们的无私无畏而震撼,他们热血澎湃……
在阜平的第一个夜晚大家都思绪万千难以成眠。这片红色的土地孕育了英雄的人民,而人民的后代却在解放后五十多年依然过着缺医少药的贫穷生活,这怎能不令人心酸!“踏访红色之旅,追寻伟人足迹,服务革命老区,共建和谐社会”本次活动的主旨至此在每一个志愿者心中沉淀,它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它是志愿者们感到应该切切实实做的事,它已成为志愿者们心中的信念,成为一面精神的旗帜。
7月16日上午,当地领导安排志愿者们参观阜平最有名的景观“天桥瀑布”。这里景色谓为壮观,九条瀑布自山顶倾泻山脚。尤其是第二瀑,水自天然形成的石洞横穿而过,洞顶远望如天架之桥,故名“天桥瀑”,沿山势下至洞内,仰望可见瀑布倾泻而下,俯身可见悬崖壁立万刃,非常美丽壮观。有位志愿者即时赋诗一首咏赞天桥瀑布:“天桥横架南北峰,银河纵泻百千尺,坐洞望穿天水色,石捧飞花赛琴筝。”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美景如画,诗意纵横,这令志愿者们感到赞叹的同时更感到一种责任:如此美丽而英雄的土地,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她和她的人民做些什么。
怀着这样的心情,志愿者们于16日下午来到了距天桥瀑布景区不远的一所小村庄义诊及咨询。这里是乡卫生院所在地,几间平房,简陋的设备,构成了诊室,而这就是全乡唯一的正式医疗机构。志愿者们迅速开始布置义诊及咨询现场。很快,院外挂起了印有“红色之旅
爱国教育
服务老区
和谐共建”大字的红色条幅,院内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旗和东直门医院院旗也迎风招展。听说北京来了“医疗队”,乡亲们扶老携幼纷纷前来咨询。孙老师和叶博士、曹博士分别在三个诊室接诊,其他志愿者分成三组,负责测量血压、耳针治疗和按摩治疗。起初乡亲们还有些拘束,但是在志愿者们的热情服务下,他们自然起来,很快屋内屋外都挤满了人。所涉及病种包括内外妇儿各科数十种疾病。整整一个下午10位志愿者忙得不亦乐乎,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看着大家渴求健康的眼睛,志愿者们觉得累也值得,而志愿者们热情的服务也令乡亲们觉得十分亲切。城乡共建的和谐气氛在这小小的乡村弥漫开来……
义诊间隙,志愿者们还向乡亲们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并对当地的基础医疗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整个志愿服务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夕阳西下,志愿者们收拾行囊返回县城,乡亲们目送着汽车远去,人群久久不散,志愿者们也在车中回头挥手告别,恋恋难舍。
17日清晨,全体志愿者赶往阜平县中医院参观。在那里院长介绍了医院的大致情况,并讲了基层中医工作的困境。孙老师也做了简短讲话,介绍了东直门医院和整个北京市的中医医院现状,同时谈到了对中医未来发展的展望,并肯定了县中医院的工作成绩,为当地医院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发言非常精彩赢得阵阵掌声,年轻的志愿者们和当地中医院的医生听得入了神。交流座谈结束后,志愿者们分两组参观了外科和内科病房。地方医院的资源十分有限,医生职称只有主治医和住院医,病房卫生条件也较差,此后参观的新建的急诊科条件相对改善很多。但医院的发展仍然举步惟艰。
走出县中医院,志愿者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中医在基层的发展建设,更为这些深居大山里的乡亲们……
17日下午,志愿者们参观了晋察冀战时指挥部旧址和聂荣臻中学。
17日晚5时,志愿者们坐上了开往保定的汽车。旅程中刘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取得的成绩。
晚9时40分,返京的列车上志愿者们再一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而此时每一位志愿者都陷入了沉思,少了来时的兴奋。
这一次红色之旅在融融的夜色中划上了句号。然而在志愿者们心中却多了一份沉重也多了一分责任,普及中医、发展中医的工作永远都没有句号,关注革命老区、创建和谐社会的重任永远没有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