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钧
王有生(左二)
洪磊
王业成
江丽珠
■滕鲁宁(右一)
■沈柏安(左一)
■岑美宜(右一)
■姚姝婕(左一)
■张鸿祺(左一)
■刚毅
■刘慧(左一)
残奥委新委员昨晚向12位志愿者代表献上鲜花,以表达所有参赛运动员对残奥会志愿者无私奉献的感谢———
本报报道 鲜花、掌声、欢呼……在昨晚进行的北京残奥会闭幕式上,张鸿祺、滕鲁宁、江丽珠、王路钧等12名北京残奥会志愿者代表在数万名观众的欢呼声中,走到了场地中央的颁奖台上,在现场及电视前亿万观众的瞩目下,接受了国际残奥委会新任委员代表的献花。
继北京奥运会闭幕式设置了为志愿者代表鲜花的环节后,北京残奥会也增设了这一环节,目的是感谢所有为北京残奥会而做出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接受献花的这12位志愿者中有10名赛会志愿者、1名城市志愿者和1名社会志愿者。
在北京残奥会期间,四万余名赛会志愿者,四十万城市志愿者,百万社会志愿者分布在赛场内外,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提供了细致、周到、专业的志愿服务,赢得了中外来宾的一致好评。他们被残疾运动员的精神感动着的同时,也用完美的志愿服务感动着所有的人,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增添了最亮丽的一笔。
■张鸿祺
赛场边的急救医生
在奥体中心体育馆的奥运会手球项目及北京2008年武术比赛赛场上,都能看到张鸿祺担任场边急救医生的身影,在赛场旁边,他就是运动员的保护、救治者。
“为运动员救治伤病有很强的专业性,赛前我们团队一起研读了大量运动医学书籍和文献,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抢救预案。”张鸿祺说,团队还一起改进了场边的医疗救助措施,如棉球塞堵配合冰敷迅速为鼻衄运动员止血、场内担架结合平车迅速转运伤员等,这样既能做到对伤情及时有效处理,又避免了对精彩比赛观赏性的影响。
除了为运动员解除伤痛,张鸿祺和他的医疗团队还常为观众和工作人员提供服务。他发现售卖亭的多位零售人员手部受伤,马上提醒售卖经理,改进零售柜台设计。在接诊多名外国观众头部受伤后,他通过仔细询问发现了场馆厕所安全隐患,及时通知医疗经理报告场馆,采取措施防止更多伤员出现。
在场馆志愿者中,张鸿祺还是绿色奥运的参与者。“我每天骑车往返场馆,10多公里很锻炼身体!”
■王路钧:
为奥运服务
站第一班岗
作为首都国际机场工作岗位注册与激活中心志愿者,王路钧所在的团队可以说是奥运的第一班岗,从这里开始,所有奥运会、残奥会注册人员开始接受志愿者的全面服务。
“当我们为他们挂上标志性的黄色及蓝色挂带,贴上印有Beijing2008标志的激光防伪标签时,我能感受到每一位为了奥运而来到中国的外国友人的友好和期待,他们将亲身感受这个充满历史文明气息而又不失现代化的古都。”回想起自己每天的工作,王路钧说。
昨天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学的日子,从昨天起,王路钧就是一名本科二年级的学生了。来北京上大学,这个愿望在2001年夏天萨马兰奇主席宣布北京时便印在王路钧脑海中。怀着奥运梦想,来北京的第一年王路钧就报名了奥运志愿者。“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一直在为成为一名志愿者而准备,学习奥运知识,参加培训,每周末时间以及节假日都在充实而忙碌的培训中度过。今天,身穿蓝色祥云志愿者制服的我每一分每一秒的享受着这样梦想成为现实的喜悦与自豪!”
■洪磊:
为运动员安起跑器
做到“三快”
洪磊是“鸟巢”里的竞赛组织志愿者,负责起跑器和道次牌的放置和回收。在这个离运动员、离比赛最近的岗位上,洪磊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两个赛事的服务任务,回头看看,他对自己服务的这段时间的感悟是“短暂却灿烂”。
在一组运动员上道前,志愿者必须快速准确地把起跑器安放好,把道次牌放置在规定的位置。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冲出起点后,志愿者们要快速将刚才放上赛道上的两种器材搬下去,同时,为了不影响转播镜头的质量,等视屏切换后志愿者才能冲出去搬器材,再加上运动员一圈跑下来速度非常快,中间的时间只有十几秒。
“我总结了经验,用三快来描述我们的任务,快放快拿快跑,最基本的是速度,安放要快,拿下去也要快,必须都要迅速跑着拿放。”洪磊说:“在这里,我们付出了辛苦和真诚,收获了友谊和感动,这无限放大后的快乐足以让我们享用一生。”
■姚姝婕:
三年奥帆服务
收获宝贵回忆
一张黝黑的脸,一群好朋友,一段难忘的工作经验,这是几年奥帆服务为姚姝婕留下的最好的礼物。从2005年开始,姚姝婕便成为了奥帆委的首批5名前期志愿者之一,从此开始了她的志愿者生活。 “经过几年奥帆工作的历练之后,我学到了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态度,更让我体会到了奥帆委团队的蓬勃朝气和团队精神。”
在2007年9月,姚姝婕加入了外联礼宾部,她在到岗仅1周后,就担负起了为参观团讲解奥运知识的重任。礼宾接待任务劳动强度很大,对体力要求也很高,最忙的时候在1天之内要完成近40个团组的场馆接待工作。由于长时间站立,姚姝婕从今年5月初开始膝关节出现持续疼痛的症状,每次双脚落地膝盖都剧烈疼痛。经过两年来的工作锻炼,她以真诚的笑容、耐心细致的服务和详实的讲解出色地完成了接待任务,给来宾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毕业到现在已经1年了,身边很多同学都拥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丰厚的薪水,姚姝婕说其实她很羡慕。“但在奥帆的舞台我同样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虽然默默无闻,但却让我拥有了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这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回忆。”
■岑美宜:
来自澳门的护士生
岑美宜说,残奥会服务让她实现了从小的梦想:做一件毕生难忘的事。她做到了。岑美宜是北京大学体育馆一名技术业务口志愿者,从澳门来北京,出发前她曾问自己:我为何要当一名志愿者?她自己给出的答案是“满足”, 包括志愿者和接受服务的人双方的满足。
岑美宜就读于澳门镜湖护理学院,专业的优势使她曾进入澳门医护志愿者团队,进行长者以及特奥运动员体格检查工作,这使她有了一份服务残奥会的筹码。有人曾问她,残奥会举行的时间刚好开学,为什么选择向学校请假到北京当志愿者?岑美宜说:“残奥会是一场难得的盛会,有幸可以成为一个圆百年梦的见证者,如果让我再选一次都是同样的答案。”
提到未来,岑美宜说会继续发展自己的专业,同时对志愿服务的热诚也不会减退,她的理想是当一名无国界护士,能够到资源缺乏的地区提供援助。
■沈柏安:
在“鸟巢”“水立方”
见证两个奥运
“鸟巢”和“水立方”这两个最著名的北京奥运会场馆都曾是沈柏安服务的地方,这个出生在台湾的大男孩现在就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科二年级,整个暑假,他都为北京奥运而忙碌,也成为见证祖国盛事的亿万人之一。
2008年6月,沈柏安被录用为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在国家游泳中心观众服务岗位工作。赛事服务期间,先后从事过验证员、坐席引导员、信息亭、信息台和婴儿车与轮椅寄存处服务员、吉祥物活动组志愿者等观众服务业务口几乎所有岗位的工作。在吉祥物活动组工作期间,还发挥专长帮助工作人员修好了出现故障的福娃。
“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与志愿者同事相处融洽、配合默契并乐于助人,获得志愿者管理团队的一致好评。”这是团队写给沈柏安的评价,因为表现出色,赛时他还被推选为国家游泳中心台湾志愿者联络人,协助台湾志愿者工作组从事志愿者联络、组织和日常管理工作。2008年8月,作为残奥会志愿者,他转战到国家体育场观众服务岗位工作。沈柏安说,“能够经历两个奥运,在两个场馆里服务很幸运,这真是一段最美好的回忆。”
■江丽珠:
“水立方” 的成绩单监管
来自加拿大的华侨江丽珠在国家游泳中心技术团队的成绩打印分发部门工作,负责将每天成绩报告、客户报告的接收签字页整理归档,同时监控每份报告的分发情况,以确保报告能及时、准确地送达。
“这份工作看起来相当简单,但实际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条理。”江丽珠说,“因为每天有很多场比赛,而每场比赛又会产生很多份报告,每份报告要送很多客户,所以会有很多的成绩报告、签字单要整理。”
江丽珠从第一次接受这项任务开始,就一直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充满激情地完成工作。为奥运成绩报告分发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赢得了整个PRD团队的一致好评。
在出色地完成奥运会繁重的工作任务之外,江丽珠还积极地参与其它的志愿服务,践行着她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她对于志愿服务的热情感染带动了整个团队的志愿者,一起充满激情地投身于志愿服务中。
■刘慧:
安检线上的靓丽风景
刘慧是来自武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五队的学员,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在奥运村、残奥村从事安检服务。自从报名参加奥运服务之后,刘慧作为第一批受训人员以优异的考核成绩成为传授安检知识技能的“小教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她勤于思考,基于实践,自编了《奥运安检手检员小口诀》,在参训人员中广泛流传。
奥运会开幕前,综合素质全面的刘慧被安排在奥运村的“门面”—— “欢迎中心”15号安检口,这里是各国运动员入村时的第一站。刘慧热情周到的服务、名片式的微笑受到了外宾的一致赞扬,很多外国运动员都伸出大拇指,称赞道:“Young girl,OK!”奥运会开幕后,她一直在工作任务繁重、人流量大的18号安检口工作。作为手检员,刘慧平均每天重复安检用语、弯腰手检两千多次。残奥会期间,刘慧积极主动学习与残疾人相关的知识,本着“尊重自主、满足需求”的原则,做到既不“疏远冷漠”、也不“热情过度”。在对残疾人的检查中,她礼仪周到、动作适度,但依然严格标准,一丝不苟,保证了安检工作的万无一失。
■王业成:
每天检查2500辆车
王业成所服务的奥林匹克公园交通场站是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车流量最大、任务最重的场站,每天出入的车辆多达2500辆,开幕式和闭幕式高峰期时更是多达3000多辆。
作为车检志愿者,最大限度的保证进场车辆安全是王业成的首要任务,每天都要拿着检查镜反复检查车辆底盘。看似简单机械的动作,却蕴含着他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检查中发现的任何一处细微的问题都会引起他高度的警觉,每到这时,他都会坚持安检标准,认真履行职责,对可疑物体未查明、情况了解不清楚的车辆坚决不予放行。
为了高标准的完成工作,王业成在每天结束服务以后,都会召集本小组志愿者对一天的服务进行总结。志愿者间相互谈经验、提意见,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及措施。另外,他还针对安检工作的特点和车辆的结构,认真研究改进安检程序的方法,对小组各成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这样一来,不但明确了人员的岗位职责,而且还消除了车辆检查中的死角,安检时间比之前缩短了一半,在他的带领下,该组成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实现了车辆检查万无一失的最高要求。
■滕鲁宁:
蓝立方里的“点子大王”
连续参加城市志愿服务,现在已成为宣武区白纸坊城市志愿分队第四分队的分队长、城市志愿服务站点站长;录制城市志愿者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在宣武区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为市民播报奥运新闻,影响广泛;设计制作北京市城市志愿服务站点首张“盲道图”作为志愿者培训的材料,提升服务残疾人的能力;为400余名指路志愿者培训英语口语……在美国普林斯顿国际研究院北京代表处工作的滕鲁宁,已经将自己的城市志愿服务作为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参与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我在服务中收获很多。”
在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滕鲁宁注重寻找规律、加强创新。奥运会期间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如与绿色奥运相关内容结合,推出旧电池回收及利乐包回收的活动,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推出“站点导航地图”,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出行,推出“环保树”互动活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组织城市志愿者为四川赈灾募捐的活动,奉献了城市志愿者的爱心。
■王有生:
安保就得最早上岗
最晚撤离
王有生是一名在流动人口管理员和治安巡逻志愿者岗位上奋斗了十年的普通社会志愿者。十年来,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地区的安全稳定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奥运举办期间,他更是主动放弃休息,加班加点,积极参与到工人体育场馆赛时和日坛公园外围安保工作。
工体赛时安保工作要求提前3小时上岗,而他带领保安队员提前4小时就来到岗上。比赛结束后要等所有的人员都散场后才能撤离,逢两场比赛他还要从下午2点执勤到夜里12时左右。8月21日女足三、四名和决赛两场比赛及颁奖至凌晨2点多结束。由于多日过度劳累,使他腰疾旧病复发,并引发高烧,但他依然带病坚持工作,不离一线岗位。王有生动人的事迹,敬业的精神,高尚的品质,光辉的形象,充分展示了一名社会志愿者无私奉献的风采。
■刚毅:
把“加油” 喊遍赛场
“我们在为领先喝彩,在为精彩称快,在为落后加油,在为奇迹赞叹,这就是我们的拉拉队,在人类最壮美的舞台上激情呐喊,并用实际行动谱写着自己生命中美丽的乐章。”作为10万名赛会志愿者之一,刚毅很荣幸地参与了奥运会及残奥会拉拉队志愿者的服务。
从历次奥运会“倒计时”活动、拉拉队风采展示活动、奥运标志和奥运主题等的发布仪式到奥运圣火抵京欢迎仪式以及“祥云火炬”接力启动仪式的现场,刚毅所在的拉拉队均是主力军之一。其他与奥运相关的服务,也都活跃着刚毅的身影。
残奥会开幕以来,拉拉队的助威加油根据残奥会项目的规则要求,做了部分调整,尽管在开赛前各支队伍组织了相关的培训,但还是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助威不当或过火的情况。经过刚毅及时调控,所有的队伍能够自如到位的为残奥会的各个项目加油助威。“在我们的带动下,在残奥运动员的感召下,整个残奥赛场处处激情洋溢。是奥运盛会让我们的生活激情四射,是志愿服务令我们的生命充满阳光。”刚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