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华
陈国华母亲是一位普通工人,长期在工厂的基层车间工作,一直做到退休的那一天。母亲的工作是很繁重的,都要与水打交道,上下搬东西,几十年如此,身上就有职业风湿病。她似乎没有喊过一声苦,习惯这样的工作方式,每天准时上下班,从不误手头的工作。白天工作那么劳累,下班后还要管他们兄弟俩的吃穿,早晨送他们上学,回家还要做饭、帮他们洗澡洗衣,干到晚上十点钟才能休息。多少年就是这么过下去的,母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极大影响了他们的人生方向,懂得做人的道理。
母亲把他们带大,自己退休后又不得休息,又帮他们带孙子辈,帮他们操持家务,里外管理,让他们得以安心上班,是他们放心的大后方。母亲的一生真是劳累的一生,为儿女操持的一生。他们在外地工作,对父母关心不够,总以为以后有时间孝顺,但人算不如天算,天大的打击随之而来。
2009年8月母亲不幸被发现患上晚期癌症,由于家乡医疗条件所限,北京的外科开刀技术不错,他从福州家中接她到北京治疗,住在北京胸科医院。一开始,检查、挂点滴都非常顺利,手术方案也很好,开刀也很顺利。但没想到的是,开刀两三天后,母亲突然得了血栓病,左腿左手不能动,一下子躺倒在病床上,这一病就住院长达三个月。本来就得的是重病,刚开完刀,又半边身子不能动,这对母亲的精神打击可谓很大。
他们也是毫无心里准备,没想到原来身体底子那么好的母亲一下子会陷入如此困境。她身体极为虚弱,一天到晚出虚汗,头发湿透,食欲很差,不愿意吃饭,睡眠质量也一转直下。随着身体虚弱不堪,原来刚强的母亲也变得软弱无力,唉声叹气居多,觉得活得受罪,治疗很苦。他们陪着也是一时无措,看着母亲痛苦的样子,也不知如何是好。但是,总要帮助母亲扛过这一难关,精神的支撑最为关键,作子女的伸出援手就能撑出一片天,给年老的母亲一点踏实一点希望一点盼头。
他们一方面做母亲的思想工作,耐心劝说她要有信心,积极配合大夫治疗,不要放弃,咬牙坚持下去;另一方面,工作时间之余全部投入到护理工作之中,每天来回奔走在路上,在病床旁细心侍候,首先要买回可口的饭菜,打听附近的饭馆有否适宜的菜谱,有时为了买一罐排骨炖汤,要冒着大雪走上二十多分钟路程,鼓励母亲坚持多吃几口,滋长营养,增强体力。每天变换花样改善伙食,多吃几口就给予许多表扬,努力在饭菜方面下功夫,让她吃得有滋有味,每天都小有进步。再一个就是帮助手脚按摩,一天要做几百下,两只脚是重点,上下左右都要做到家。这个工作单调,强度也大,做儿女就要有耐心,看到一点进步就大加鼓励。眼看手脚功能逐步恢复,慢慢能下地、能在房间里走、能在走廊里迈步,这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母亲坚强信念结出的结果,也是儿女积极帮扶的结果。大夫护士们看到母亲一天一天的进步也颇感欣慰,认为老人表现勇敢,儿女配合到位,协助有力。
三个月后母亲终于能够站立,出院回家治疗。但是平静日子不太长,以后又因体能过差,又先后得了尿频症、头晕、血压不正常等病症,几次到医院住院、挂点滴,费尽周折,依次治好病症。光是尿频症,西医医院住院两周都无法治愈,大夫说没有什么有效办法。他又四处打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中医能够解决问题。尿频症非常害人,一个晚上要小便十几次,刚刚入睡十几分钟就要小便,病人受罪,看护的人也是一晚上无法入睡。他们试了好几个大夫,都无有效的效果,而且病情还在加重。经过努力,他们终于辗转找到一个年轻中医大夫,他诊病后认为有望治愈,果然吃了两个疗程的汤药就彻底治好。这个过程,真是漫长无边,苦海无边,历经周折,怀抱希望又破灭,反复无常,对于母亲和他们来说,也是极其痛苦的感受过程。不管怎样,他们经过自己不懈努力,终于一一战胜了病症,转危为安。当母亲治好尿频症,终于睡上一个踏实觉后,他们都忍不住流出眼泪,感谢年轻大夫的妙手药方,他们的努力总算有了回报。
七个月后母亲返回福州老家,癌症病情多有反复,他不断去北京广安门医院、肿瘤医院等咨询大夫,领取合适的中药汤方、去痛片、去痰沸腾药片寄到家中,及时解除她的苦痛。基本上利用工休时间,每月从北京回福州照顾几天,尽可能在家务上多多帮忙,处理一些棘手的治疗问题。在扛过两年时间之后,母亲不幸病逝。在这段难忘的时光中,他们全家人都尽力了,尽了自己应该的孝心,努力减轻她病症的痛苦,让她心里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