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仕涛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二十四孝”,当今也有很多“孝”的道德楷模。说起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的曹仕涛同志,单位的同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因为他不仅在家里孝敬父母,和睦邻里,乐于助人,在志愿者联合会的大家庭里,因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也积累了良好的口碑。虽然他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他于生活细微处见真情的表现,带给老人们和同事们的温暖与感动却数不胜数。
尊老,为老人参与志愿服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志愿者联合会除了有年轻的工作人员外,还吸引和凝聚了很多“老”志愿者,根据退休前的经历和特长,他们有的作为专家为联合会的发展出谋划策,把脉掌舵;有的作为普通的志愿者,在档案收集、项目策划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余热,帮助做一些虽琐碎却很重要的事。曹仕涛同志非常尊重老志愿者的奉献热情,在工作方面,仔细聆听老人们的工作需求,并根据老人们的意见,结合单位工作的实际,尽一切可能为老人们参与志愿服务提供帮助,做好服务,使老人们开开心心的来上班,高高兴兴的为志愿服务奉献自己的力量。
蔡秀兰老人今年已经76岁了,因为退休前是部队干部,对于各种档案资料的处理有着丰富的经验,蔡奶奶来志愿者联合会后表达了希望能在退休后为志愿服务做些有意义的事的愿望,了解了这个情况后,曹仕涛同志向主管的领导做了详细的汇报和工作建议,在得到领导的认可后,并经老人家同意为蔡奶奶安排了档案管理的工作,考虑到奶奶年龄较大,有些档案的搬运及录入整理工作不是很便利,还专门建立了档案的志愿者队伍,每天有专门的年轻志愿者配合老人来一起处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培养了队伍,也尊重了奶奶的劳动成果,提高了奶奶的工作热情。
敬老,时刻注意宣传和普及敬老知识,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队伍中来。在志愿者联合会曹仕涛时刻以自己的尊老敬老行动来带动和影响其他人,走出单位,无论是在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还是在与兄弟单位的工作交流中,曹仕涛同志都时刻注意宣传和普及敬老的知识,倡导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爱护老同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年轻人交流大家不仅在家里要孝敬老人,在社会上更要关爱身边的老人,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经历。在曹仕涛同志的带领下,身边的越来越多的同事、朋友及年轻的志愿者都加入到以实际行动尊敬老人,爱护老人的队伍中来。
爱老,让老人们时刻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志愿者联合会里,工作上,只要是与老志愿者、老专家有关的事情,曹仕涛都会认真记录,诸如开会提醒、休假提醒等事情,考虑到老人们的习惯,除了给老人们发短信外,还会一一打电话叮嘱。生活上,每逢重阳节、春节等节日或者有老志愿者过生日,曹仕涛都会在第一时间为老人们送去温馨的祝福,遇到有老人家生病,曹仕涛更是嘘寒问暖,时刻牵挂着老人的身体健康。这种工作上、生活上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让老人们时刻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很多在志愿者联合会工作的老志愿者都把曹仕涛当成了亲孙儿一样,很多贴心话都会和他说,有困难也愿意找“小曹”帮忙。
助老,主动关心和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老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身边的老人也越来越多,在日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我们会见到很多老人,在公园入园购票时会遇见很多老人,在社区健身锻炼时也会遇到很多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很多老人变成了“空巢老人”,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迫切需要身边人能够给予帮助,他们也有倾诉的愿望,希望年轻人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聆听他们的经历和过往,希望年轻人能够重视他们的情绪,能够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很多时候,关心和帮助身边的老人其实很简单,比如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过马路时,给予老人适当的搀扶;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耐心聆听他们的困难,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闲暇时陪伴孤独的老人聊聊天;容忍老人们同样的一件事不停的重复讲;理解老人们有时像孩子一样的举动……曹仕涛同志就是秉承这样的理念,无论是对待熟悉的老人还是陌生的老人,只要是老人们有需要,他总能及时地为老人们分忧解难,用他的话说:“帮助老人我不追求轰轰烈烈,只需要做到如生活的柴米油盐一样常态化,我相信只要我们都坚持这样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定会代代传承和弘扬下去。”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尊老、爱老、敬老、助老是维系家庭和睦、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更是青年人对老一代长辈培育之恩的回报,曹仕涛同志坚持认为无论是豪宅还是砖瓦,无论是鸿雁还是口信,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一颗野果,在孝的天平上都是等值的。只要所有人均能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一起行动,一起实践,用孝传承美满,用孝体会文明进步,则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明天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