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志愿者注册 / 志愿团体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人物 > 优秀志愿者 > 北京市千家为老服务示范单位寸草春晖老年心理服务中心

北京市千家为老服务示范单位寸草春晖老年心理服务中心

日期:2012-10-24      来源:志愿北京

 

 

  中心是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热线、科普讲座、心理咨询、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的社会公益机构,是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日常办公机构、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单位,首都慈善公益联合会理事单位。中心由北京市民政局主管,北京市老龄协会进行业务指导。

   中心汇聚了以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为主并整合其他相关专业的著名专家、知名学者,组成了中心的顾问队伍,并且聘请有专业资质和经验的人士担任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及心理辅导师。

  中心力求从心理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延长健康预期寿命,并通过各种公益活动的举办和参与,不仅在社会上得到了理解与赞誉,更获得老年人的共鸣,使他们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中心秉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服务理念,遵照“关爱老年人,健康献爱心”的服务宗旨;号召更多的志愿者参与、社区协作、政府支持及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资助;倡导为老年群体提供多项自助、互助、提前“为老服务时间储蓄”,开创社会敬老新循环体系;创建“心理学框架下的为老服务模式”;倡导积极老龄化,共同关注老龄事业,立足社区,服务老年人。

  同时,中心近几年还致力于关注精神残疾人群等弱势群体的关爱服务工作,为残疾人家庭重新拾回生活的希望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在联合国举办的泛太平洋地区老年服务大会上,主办方给予评价是:“没有想到中国还有这么纯粹的NGO”。

  北京市寸草春晖老年心理服务中心利用专业优势,经常走近社区、敬老机构、各区县老龄协会等地,为老龄工作者、为老年人开展相关的心理科普讲座。讲座内容包括老年人的沟通与服务、老年人自我心理调适等问题,从老年心理基础知识,耳聋眼花讲到记性不好的训练;讲到离退休的适应,居丧及大病的心理调整,以及老年人关注的家庭婚姻问题与儿女相处等内容,科普宣讲极大地满足了老龄工作者以及老年人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北京市寸草春晖老年心理服务中心选择一定的社区开展与老年人结队帮扶工作,通过一对一的结对形式,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到老人家里为老人进行家务劳动、就医取药以及精神慰藉等方式的关怀,使老人们不仅有物质上的帮助同时感到心里上的关爱,从心里上摆脱孤独、寂寞等常见老年群体心理问题。专业志愿者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利用专业技术为手段,借助志愿服务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服务、精神慰藉的专业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修正了不良生活方式,积极帮助老年人养成健康的老年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0074,在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倡议下,北京市老龄协会、北京市慈善协会、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和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密切配合,委托北京市寸草春晖老年心理服务中心负责承办,依托96156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热线,共同开通了“96156北京市老年心理咨询热线”,组织具备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以上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值机96156,全年无休,每天八时至二十时免费为老年人解答心理健康问题。

  2010521日,该热线继续扩大原有成果和服务范围,改为“北京市养老(助残)精神关怀服务热线”。

  此外,中心还在北京朝阳区团结湖街道、香河园街道、东城区史家胡同社区和西城区二龙路社区成立社区心理咨询室,由心理医疗专家参与,根据老年人的各种需求,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疾病进行治疗,为老人延年益寿及家庭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2010年首都民生行动中,中心申报了“重症精神残疾康复期及家属心理辅导项目”等五个项目,获得资助的为“重症精神残疾康复及家庭心理辅导项目”,项目展示会已经于20111月召开,获得了参与项目的成员及相关单位的高度评价。

  北京市寸草春晖老年心理服务中心在开展与养老助残具体服务相关的项目同时,还积极参与学术论坛交流活动,在各类学术论坛以及国际会议上倡议全社会关注老年心理健康,呼吁更多的NGO组织加入养老助残的行列中。第八届亚洲/大洋洲地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大会于2007102225日在北京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在老年学及老年医学方面的水平得到了国际方面的认可。作为全国唯一一家老年心理专业服务机构,北京市寸草春晖老年心理服务中心有幸参与了本次国际大会,并主持其中题为“民间非政府助老机构在养老中的作用”的中文论坛。与会部分专家、学者、北京市寸草春晖老年心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以及首都师范大学部分学生参与了论坛讨论,并就专业人员在民间非政府助老机构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浅析、社会工作视野下的民间非政府助老机构、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想对于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启示以及国际民间非政府助老机构运作模式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中心还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奥运会城市志愿者、国庆城市志愿者、春节城市志愿者、中国老年学学会20年庆典等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真正践行“奉献、服务”的志愿理念。中心成员及志愿者积极到高校、企业等参与开展培训教育活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积极回馈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传播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让更多的人关注老年心理问题,促进老年事业的发展,为构建首善之区、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2008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北京市寸草春晖老年心理服务中心凭借着其多年志愿服务所获得的良好形象,承接了朝阳区北土城环岛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工作的任务。这里紧邻奥林匹克中心区和地铁8号线,游客流量众多,因为其地理位置特殊、服务任务重而与众不同。同时这也正说明了上级对北京市寸草春晖老年心理服务中心的信任,对这支志愿者团队的信任。为此,中心不但动用了全体内部人员,更召集了原本登记在册的137名志愿者加上北京市80中学学生共400名左右的志愿者参与其中,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由于突出的工作表现,该站点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此外,北京老年心理热线在抗震救灾中,积极发挥热线作用,与市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在北京电台的节目中推出老年心理灾后干预。在200810月份又参加了联合国人口基金与全国老龄办的灾后心理重建的培训班,为四川、甘肃、陕西灾区的老龄工作者提供心理培训及灾后干预指导。受全国老龄办国际项目部的委托,杨萍作为老龄办老年心理专家、项目负责人,承担了联合国人口基金委托的《灾后重建与老年人》调研课题,在四川工作近10个月,培训了四川、陕西、甘肃老龄工作者近650人次,在四川的成都、广元、德阳三地开展调研工作,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量和问卷调查,为后续开展老年人灾后心理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项目组成员是第一支正式进入四川的老年心理救援队伍,在培训期间,通过对四川等三地的老龄工作者及老年协会工作人员的心理干预及心理知识的传授,不仅使老龄工作者的心理得到了安慰,更重要的是老龄工作人员学会了心理辅导的基础知识,为服务更多老年人提供了专业技能。培训中,杨萍将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只是让参加培训的人在心理上得到了释放压力,也让参加培训的人了解了灾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同时,在调研期间,深入到四川的重灾区、山区,为老年人做面对面的心理辅导。每到一处,都会尽可能多地解决老年人的心理困扰,陪伴大家要一起接受发生的一切,树立对未来的信心。在调研过程中,针对老龄工作者、老年人近千人进行了分别的访谈和心理测量评定,通过严格的科学分析,为长期的心理重建提供了工作模式和理论基础。

  2010年始,受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的委托,为北京银行提供客户心理辅导,促进企业参与社区服务。

  2011年始,在北京市民政局的推荐下,寸草春晖受聘于北京市信访办公室,为信访人提供心理疏导及社会适应训练,以改善和提高信访人的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缓解信访人的情绪。

  附:

一、  工作数据

   1.心理热线:共接的2.0万左右个电话,心理专业志愿者近400人,服务累计5年,全年无休,早8到晚8

  2.科普讲座:累计市区十八个区县开展近800场,服务人群约十万人。

  3.个案咨询:累计近6000人,受益家庭近千个。

  4.志愿服务:累计志愿者2400多人,参与服务近30万小时。长年服务结对老人近70人,每半个月入户一次,坚持达8年之久。

二、 获得奖励

  (一)2007年元旦及春节期间,中心坚持开展志愿者亲情慰藉活动,开展了“开开心心过大年”系列助老慰问活动,陪伴老人包饺子、过新年,让一些孤寡老人过上了一个和谐快乐的幸福年。

  (二)2007年,中心参加了“北京市十大志愿者”的评选工作,中心主任杨萍进入“北京市十大志愿者”三十名候选人名单,由北京电视台拍摄宣传短片并在北京卫视播出。

  (三)2007年,中心参加了北京市志愿者协会在宣武区大观园举办的“奥运城市志愿者系列活动”,中心积极参与奥运城市志愿者的工作,被北京市团委、北京市志愿者协会评为奥运城市志愿者北京市“优秀服务团队”的称号。

  (四)2007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中心参加了朝阳区五四青年大会,中心主任杨萍获得了“朝阳区十佳志愿者”的称号。同时,北京青年报在五四青年节对杨萍进行了专访。

  (五)20076月,中心与北京同仁医院、北京第六医院联合,为嘉德老年公寓约150名老人提供了义诊服务。

  (六)2007524,中心积极参与首都精神文明办主办的“迎奥运心理健康促和谐”大型活动,在承办单位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的指导下,开展全市的科普宣传工作,并代表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作为在朝阳区的试点单位进行社区工作。

  (七)20075月,中心参加了北京科技周的活动,并为参加活动的人员进行心理咨询。

  (八)2007929,共青团朝阳区委、区志愿者协会在团结湖街道暮年颐乐园(托老所)举行迎十七大朝阳区奥运城市志愿者参与公益实践项目活动启动仪式,中心主任杨萍在该活动启动仪式上作为优秀志愿者代表讲话,与中心新结对的团结湖街道2户空巢老人以及中心约30名志愿者参与活动。中心的助老志愿活动得到了朝阳区相关领导的认可和重视

  (九)。20071010,中心主任杨萍荣获了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颁发的“心理卫生工作奉献奖”。

  (十)20071019日上午,作为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助老示范单位,中心部分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在地坛公园参与了和平里街道组织的重阳节活动。

  (十一)200710月,第八届亚洲/太平洋地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大会在我国召开,中心主持了“民间非政府助老机构在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中的作用”论坛,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了民间非政府助老机构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分析以及运作模式等问题,受到相关人士的较高评价。

  (十二)2007年,中心主任杨萍曾三次接受北京电视台三台“祝你健康”和“魅力科学”栏目的采访。

  (十三)2007年底,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播晓丹经人介绍,主动与中心联系,因广播电台准备于2008年开始开办一档以“助老、敬老及新型养老模式”为主题的节目,并了解到中心近三年来坚持开展助老志愿服务并卓有成效的情况,因此,晓丹十分希望能与中心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表示可以通过节目的播出提高老年心理咨询热线的知名度与覆盖面。晓丹亲自参与了中心年会活动,并对中心主任杨萍进行了专访,同时,对老年心理咨询热线的进行了初步了解。

  (十四)200812627日,中心主任杨萍作为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总干事,参加了中国老年学学会举办的分支机构会议。

  (十五)2008221,经社区服务中心王红武主任介绍,中心主任杨萍为《军休之友》提供老年心理健康稿件。

  (十六)2008313,中心主任杨萍参与广播电台“3.15特辑”节目的录制,宣传老年心理健康知识。

  (十七)200852425日,中心在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办事处开展了为期两天奥运城市志愿者的培训,由朝阳区红十字会的专业人士讲授应急急救知识,参加的志愿者还获得了急救知识的初级证书。为朝阳区红十字会举办的赈灾义演提供全程志愿服务

  (十八)200852425日两天,中心分别组织15人次及10人次的志愿者,为朝阳区红十字会举办的赈灾义演提供了会务服务,得到了区红十字会的好评。

  (十九)20084102008524,杨主任分别参加了北京城市广播管理台的心理健康节日,宣传老年心理健康知识,并扩大了中心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二十)2008年,寸草春晖承担奥运会北土城志愿者服务站的工作,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先进集体称号。有五位志愿者获得了市级优秀志愿者的表彰。

  (二十一)200810月,中心主任杨萍获得北京三八红旗奖章的称号。

  (二十二)200812月,中心主任杨萍获得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事局联合表彰的北京市社团先进个人称号。

  (二十三)2008年,中心获得首都慈善公益联合会颁发的首届慈善公益先进集体称号,老年心理咨询热线项目获得优秀项目的称号。

  (二十四)2009年,获得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先进服务单位。

  (二十五)2009年,中心主任杨萍受聘于卫生部、全国老龄办、全国妇联共同执行的联合国人口基金的《灾后危机心理干预》项目专家组的督导及老年心理专家。

  (二十六)2009年,中心承担全国老龄办的《灾后老年人群心理社会支持项目》,获得四川等受灾地区的受益人的高度评价,同时受到全国老龄办的认可。

  (二十七)2010年,参与了首都民生行动,并参加民生行动公益大赛。

  (二十八)2010年,中心主任获得了万名孝星的称号,中心获得敬老先进单位。

  (二十九)2011年,获得北京市政府社会建设办公室的“社会公益组织优秀服务奖”。

(三十)  2011年,获得2010——2015年度中国社会公益组织4A级企业称号。

  中心创办以来,由于其专注老年心理专业工作的特点,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人口报》、《中国政协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慈善周刊》、《年华周刊》、《公益时报》、《北京社区报》、《中国老年报》先后采访过中心主任杨萍。中心还先后为《北京社区报》、《现代保健》、《军休之友》等报刊撰写过十余篇心理健康科普文章。

三、 现在存在的问题

  1.志愿服务项目经费无着落,对项目的持续及扩大服务造成了严重影响;

  2.因为资金的缺乏,独居空巢老人的互助项目无法有序开展,现在中心服务的独居老人达200余人;

  3.由于中心的工作均定位在公益服务,人少工作量大,因此,工作人员的工资及保险都不能保障,因此,造成工作进展慢,已经可复制的工作模式不能得以推广,间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中心由于是专业机构,希望获得调研经费,针对老年人群的情绪及认知问题进行跟踪的五年期的调研,为老龄化社会提供科学依据及工作方向。

 

一键分享:
没有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