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从汉代选官标准之一“举孝廉”我们就可以看出,自古以来,“孝”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至当日,当我们看到为母卖肾、背着爸爸去上学等事迹的时候,我们仍会感受到,“孝心,孝行”就在我们身边。不同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心怀父母,时常感恩。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出像卖肾救母这样的壮举,也不是只有这样才叫做“孝敬”。在新时代下,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的孝行需要表现在生活中,需要每个有父母的人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二十多年来,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读书,所以跟父母接触的机会不是很多。上了大学之后,跟父母团聚就更少了。但是每次放假回家见到父亲,我总会给他洗脚。还记得高一那年的寒假,当我坐了30个小时的火车到达爸妈工作的城市时已经半晚时分了。吃过丰盛的晚饭,我们一家人开始聊天,爸爸无意间说起身边的朋友都去足浴中心洗脚的事情,他觉得这叫“生活糜烂”。我在笑爸爸的同时看了看他的脚,那双脚长满了茧,严重脱皮,像干涸的土地。爸爸是个司机,从业已经快三十年了,他开过各种各样的客车、货车。我默默地离开房间去到厨房,打了盆温水端到了爸爸面前,“爸,我给您洗脚吧。”我俯下身,小心翼翼的把他的宽大的脚放在盆子里。妈妈说:“你看,咱在家也能洗足浴啊。”我笑了,可是爸爸却面无表情的盯着电视机,用略带颤抖的声音说:“可不是。”话语间我感受到了父亲的感动,也是从这刻起,我下定决心以后每次回来,我都要给爸爸洗脚。从高一到现在有六七年了,我始终保持着这个习惯。这个普通的司机,他的脚在刹车和油门之间的舞动撑起了这个家,而我能做的,只是让这双布满老茧的脚在女儿手中得到片刻放松。
在家中,我排行老二。由于爸妈有三个孩子,家里负担一直比较重,平时也省吃俭用的,一件衣服一双鞋子一穿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还记得高三那年,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是150元,我差不多存了三个月的零用钱,在爸爸生日那天给他买了双80元的皮鞋。到现在,那双鞋已经看不出原样了,可是爸爸依然舍不得丢掉。从那时起,每当父亲节,我就送给爸爸一双鞋,不是很贵,不是名牌,但每次都能看到爸爸开心的笑脸。听妈妈说,平时爸爸从来不买鞋子,他说,每年我给他买的这一双就足够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爸妈如今都快五十岁了,身体难免会有所不适。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会陪在他们身边,提醒他们喝药,带他们去医院。但是由于我们时常分隔两地,也没有机会让我每次都尽儿女之职。在去年暑假,妈妈突然打电话跟我说她回老家看病了,千叮咛万嘱咐地让我不要担心,在学校照顾好自己,好好学习。挂掉电话,我在图书馆坐立不安的,因为在我心中,妈妈只有一个,而学习不在于一时。于是我就简单整理了几件衣服,跑去火车站买了张站票,站了一晚上,十几个小时才到了家。在火车上,我心急如焚,真想赶快回到妈妈身边陪着她。第二天一大早,当我回家见到她的时候,我才有些许的宽慰。有句话这样说:孩子是风筝,母亲是那根线,无论孩子飞多远,始终跳不出母亲的牵挂。而我觉得,无论我走多远,妈妈始终在我身边,是我人生的导航。
每当我放假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去上班,我就把家里的家务全包了。洗衣,做饭,买菜之类的全部不让他们操心。比如每天早上我都会比他们还早起床,为他们准备早餐。因为妈妈有胃病,而爸爸因为想早点出去载客人,他们就很少吃早餐。为了让他们吃个健康营养的早餐,我每天晚上都会准备好食材,然后第二天早上在他们洗漱的时候做好。不光是早餐,连午餐和晚餐我也都全揽了。我还专门买了食谱,根据爸妈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菜肴。在我一个寒假的调理下,现在爸妈都养成了科学饮食的习惯。
孝敬父母,心怀感恩。这并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我们应该实实在在的落实到生活中。在大学三年了,我每个周末都会给爸妈打电话,报平安,同时了解他们的近况,从未间断。从我记事以来,从未忘记过爸妈的生日,从未忘记在父亲节或者母亲节的时候给爸妈带去问候。或许这些事情都微不足道,但是我做到了很多同龄人都做不到的,我坚持了很多同龄人都坚持不下来的,我由衷感到自豪,同时,也感谢爸爸妈妈对我的培养。
偶然听到一首歌,他的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孝顺是疼爱 孝心是祝福
孝敬就是帮父母忙忙家务下下厨
瓜果梨桃买给父母尝尝鲜
订份晚报常为父母读一读
孝敬父母 常把爱当作儿女的礼物
这几句歌词朴实无华却道出了“孝”最真实的本质。作为儿女的,不能等到衣锦还乡的那刻才想起父母的恩情,不能等站在聚光灯下才说出“感谢父母”这样的话,也不能在父母闭眼的那刻才想起父母的慈祥,后悔自己当初没多陪陪父母。
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思情最深的莫过于父母,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辛勤地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悉心关怀、百般呵护和辛苦抚养下慢慢长大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对给予自己生命的、辛勤哺育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孝敬,不然,就丧失了人生来就该有的良心,那也是没有道德可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