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志愿者注册 / 志愿团体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人物 > 优秀志愿者 > 北京志愿服组织北京市海淀区社区义工联合会

北京志愿服组织北京市海淀区社区义工联合会

日期:2012-11-15      来源:志愿北京

 

“健康生活进社区”活动反响良好

“手拉手”助学活动

“霞光计划”为老服务

青龙桥义务指路队为中外游客指路

学雷锋活动中 

  北京市海淀区社区义工联合会成立于20031019,是以社区为平台、正式注册的社会团体,也是北京市第一家区级社区义工组织。

  简要事迹:海淀区社区义工联合会整合了区文明办、工会、妇联、团区委等13家单位,形成了区、街(镇)、社区(村)三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社区义工分会32家,义工登记注册人数202431人,义工服务队2284支。开展“传承社区亲情、走进特需家庭”,“情满两节、爱在社区”为主题的两节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孤寡、空巢老人开展“邻里守望服务”,为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家庭及特需家庭开展 “亲情结对”服务。开展主题学雷锋志愿服务,提供自行车修理、服装剪裁、清洗抽油烟机、慢性病防治及心理健康咨询等50多项便民服务活动,每年参与人数达11万人次,受益人数60余万人。开展“霞光计划”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定期组织开展 “节日亲情陪伴”、“伴老游园踏青”等活动,每年累计提供服务者达20万人次,受益人数达30万人。通过加强培训、交流、激励和宣传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水平。

  曾获荣誉:曾荣获首都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先进集体、海淀区社会组织先进单位等称号。

 

  北京市海淀区社区义工联合会详细事迹料

  北京市海淀区社区义工联合会服务心得

北京市海淀区社区义工联合会详细事迹材料

  北京市海淀区社区义工联合会(以下简称“海淀义工联”)成立于20031019,是海淀区委、区政府为推进义工事业发展而履行登记注册手续的社区志愿服务类社会团体,也是北京市第一家区级社区义工组织。服务区域内,常驻人口290万,街道办事处22个、地区办事处2个、镇政府5个,社区居委会564个;有高校78所,省部级以上中央单位60多个,军级以上部队单位20多个;工作、居住着全国三分之一的院士、全国三分之一的将军。巨大的社区服务需求为海淀区社区义工工作提供了广阔的服务空间,丰富的社会资源为义工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9年来,海淀义工联在北京市民政局和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海淀区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社区为平台,以服务为纽带,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开展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服务工作,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全区形成了“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的良好氛围,得到了社会各界和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2009年“霞光计划”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和“奥运场馆外围保障三支队伍志愿服务活动”被北京市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2008年度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最佳活动提名奖”、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评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2008年,海淀义工联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首都“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先进集体;20102011连续两年,海淀义工联被海淀区民政局评为社会组织先进单位;海淀义工联“手拉手助学项目”、青龙桥分会“社区义务指路项目”、羊坊店分会“社区义务理发项目”、中关村分会“健康加油站项目”、北下关分会“社区心目影院项目”、八里庄分会“社区援助进工地项目”、清华园分会“社区校园讲解项目”等被北京市民政局载入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手册向全市推广;青龙桥、中关村等义工分会多次获评国家、市、区的志愿服务组织突出贡献奖;高玉红、张华等多名义工骨干荣获首都社区志愿者特别荣誉奖,陶新珍、余交贵等多名义工骨干被评为北京市五星级社区志愿者,他们的先进事迹被《中国社会报》、“首都之窗网”、《北京日报》、《北京法制报》、《北京晚报》、《北京社区报》、《海淀报》、《海淀城市周刊》、海淀有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社区居民也为海淀义工送来了感谢的锦旗。海淀义工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 大力构建组织体系,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

  海淀义工联成立之初,整合了区文明办、工会、妇联、团区委、综治办、流管办、社团办、双拥办等13家单位,成立了理事会。每年定期组织召开理事工作会议,共同总结义工工作经验,共同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共同研究工作发展思路,推动了义工事业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为海淀区义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与此同时,海淀义工联针对区常驻人口多,科研机构多、高等院校多,中央单位多,驻区部队军级以上机关多等特点,以积极适应巨大的社区服务需求,大力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根据北京市民政局有关精神和总体部署,深入强化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按照“五有”,即:有组织机构、有规章制度、有注册义工、有活动项目、有总结表彰的标准,狠抓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服务项目义工组织建设,并依托首都社区志愿服务网,在服务项目、义工队伍等方面实施信息化管理,抓好了社区义工登记注册工作,让爱心人士就近方便注册成为海淀义工。2009年开始,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社区义工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将城市形成的优质服务项目引入村镇义工分会,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农村志愿服务意识,提高村民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推动村镇志愿服务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区已经形成了区、街(镇)、社区(村)三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构建了以区义工联为枢纽、街(镇)分会为骨干、社区(村)服务为触角的志愿服务体系,搭建起了供需对接平台。全区共有社区义工分会32家,义工登记注册人数202431人,义工服务队2284支,形成了覆盖全区、运转有序的义工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水平。

  二、 精心打造品牌项目,拓展志愿服务的领域

  海淀义工联在推进义工事业发展中,立足社区、整合资源,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深化创新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为建设“和谐海淀、和谐社区”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03年成立以来,海淀义工联每年在“春节、元旦”两节期间,在全区组织开展“传承社区亲情、走进特需家庭”,“情满两节、爱在社区”为主题的两节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发动社区义工为社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开展“邻里互助、楼门自助、上门探望、陪读陪聊、电话问候”等多种形式的“邻里守望服务”;为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家庭及特需家庭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亲情结对”服务。每年利用“3.5”学雷锋日,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爱在社区”和“海淀义工在行动——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动员组织全区各义工分会开展自行车修理、服装剪裁、清洗抽油烟机、慢性病防治及心理健康咨询等50多项便民服务活动,每年参与人数达11万人次,受益人数60余万人。从2007年开始,策划运作“霞光计划”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定期组织开展 “节日亲情陪伴”、“伴老游园踏青”、“‘送一缕阳光’为老理发”、“重阳陪老人逛北京”、“送一片温暖—谈天说地话陪伴”、“义工联艺术团慰问演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每年累计服务达20万人次,受益人数达30万人。自2009年以来,成功开展了“手拉手”——海淀义工为困难家庭子女助学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大学生义工与受助学生“一组对一人”的助学形式,在充分尊重受助家庭子女意愿的前提下,利用周六日和寒暑假进行学习辅导。来自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体育大学、北大医学部等多家高等院校的1292多名大学生义工为323名困难家庭的子女提供了助学志愿服务,提供服务人次为1615次,受助人次10336次。通过定期回访调查,受助家庭和受助学生对助学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开展情况满意率接近100%,受助学生的学习成绩均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和提高,参与助学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也在服务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从2010年开始,还组织了以莎利文聋儿康复中心为平台的“天使之爱”助残志愿服务项目。针对听障儿童、聋儿家长和聋儿辅导老师三类群体制定了详细的志愿服务方案。定期组织心理辅导专家为聋儿家长、聋儿辅导老师开展心理减压辅导讲座;组织义工服务队每季度为听障儿童开展理发、拆洗被褥和医疗巡诊等志愿服务活动。两年来,先后有1000人次社区义工为海淀区听障儿童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为引导全社会奉献爱心、传递温暖、共促和谐搭建了一个良性互动的服务平台。通过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居民体会到浓浓的人间真情与关爱,提高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三、 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志愿服务的水平

  加强培训。为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志愿服务,打造一批有战斗力的义工队伍,我们连年聘请专家,定期对全区社区义工骨干进行文明礼仪、通讯写作、摄影技巧、项目策划、服务方法、心理咨询等相关专题培训。累计培训上千场,培训人数近十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技能保障

  加强交流。海淀义工联自成立之来,先后与中国社工志愿者工作委员会、英国VSO志愿服务组织、台湾义工服务组织以及天津、山西、沈阳、深圳和海南等省市同仁就志愿服务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为进一步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拓宽了交流渠道。

  加强激励。组织召开海淀区年度社区“义工之星”表彰大会,大力表彰为志愿服务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义工,充分激发大家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热情,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来,不断为义工事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设立优秀社区义工、优秀社区义工服务队、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社区义工登记注册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等奖项,先后有近万人次得到奖励,充分调动社了海淀义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志愿服务的蓬勃开展。

  加强宣传。海淀义工联定期编辑出版《海淀义工》杂志(双月刊),借助电视台、报刊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义工精神、交流义工经验、宣传先进典型,全方位展现了义工风采,进一步扩大了海淀义工的影响力,增强了社区义工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海淀义工联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并将两者有机结合,深入挖掘、培育、宣传社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创新志愿服务工作理念,丰富志愿服务文化内涵。用优质服务影响社会舆论,以社会舆论促进优质服务,不断营造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社会氛围。

北京市海淀区社区义工联合会服务心得

  作为海淀区社区义工联合会的一名志愿者,在参与组织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汗水和艰辛,也付出了真情和爱心。虽然我们默默无闻,但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努力换来了别人的笑脸,当我们看到自己能够帮助别人插上梦想的翅膀,当我们发现我们自己的微笑正在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的时候,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切是值得的,我们无怨、无悔、无憾。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