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志愿者注册 / 志愿团体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人物 > 优秀志愿者 > 北京志愿者王艳蕊事迹

北京志愿者王艳蕊事迹

日期:2012-11-15      来源:志愿北京

王艳蕊

带领老年朋友做健康操

  王艳蕊,女,汉族,197711月出生,在北京乐龄老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工作。

  简要事迹:2006年,创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乐龄合作社”,2008年出资10万元注册 “北京乐龄老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达到七个人的团队,她所服务的老人扩展到五个社区。服务内容汇成了三方面:一是为困难老年妇女提供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援助和支持,已资助近30位老人通过手工产品的制作可获得50-100元不等的手工费,开展活动受益人次为872人次;二是社区老人支持网络方面,建立社区公益小组,老年群体之间形成自助互助的形式,已建立18个公益小组, 2844人次参与。三是培训具有专业技能的护老员,为社区内高龄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目前上门走访、服务受益人数已达到300余人次。

  曾获荣誉:2012年荣获第二十六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北京志愿者王艳蕊详细事迹材料

  北京志愿者王艳蕊志愿服务心得

 

在助老服务事业中,燃烧她的青春年华

——北京志愿者王艳蕊详细事迹材料

  她,王艳蕊,毅然放弃原本光鲜的工作,怀揣着让社区内的每位老年人拥有灿烂笑容的理想,扎根社区,一干就是5年。

  2006年,她创办了以老年群体为服务对象同时针对社区层面开展工作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乐龄合作社”,2008年自己出资10万元注册为“北京乐龄老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提高和改善居家老人的生活质量!自2006年至今,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也从当初创立时的一个人创立,变成了现在七个人的团队;她所服务的老人也从当初的一个社区扩展到现在的五个社区;她的工作也从自己当初一人在社区摸索着干,到了现在带领整个团队为社区里的老人服务;而工作内容也从当初的一个点一个点,汇成了现在的三大助老方面的工作:一是贫困老年妇女援助工作,为困难老年妇女提供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援助和支持,已资助近30位老人通过手工产品的制作可获得50-100元不等的手工费,并且每星期开展一次团体训练活动,开展活动受益人次为872人次,最终让老人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实现有尊严的晚年生活。二是社区老人支持网络方面,在社区内推动老年人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建立社区公益小组,以这种老年群体之间形成自助互助的形式,使更多的老人在家里安享晚年生活,截止到2010年已建立18个公益小组,公益小组开展活动所服务到的老人以及老人的家庭已达到2844人次。三是居家老人专业上门服务,培训具有专业技能的护老员,为社区内空巢、高龄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目前为止上门走访、服务受益人数已达到300余人次。

  在刚开始的两年多里,她以志愿者的身份在社区开展工作。很多人不理解,既挣不着钱,还要往里搭钱,觉得她这么辛苦是为什么呢?但是执着的她认为人生的价值就在于真正的为需要的人做点实事,看到老人脸上开心的笑容她的心里也笑了。在社区的200多位老人眼里,他们拥有同一个“贴心的小棉袄”。

  为了更贴近社区里的大爷大妈们的生活,在社区内租了房,开始了和大爷大妈们一起的生活。

  在实际的社区生活中,她发现社区内高龄、空巢的老人很多,而且心理上的需求是很突出,于是她和志愿者每周进行探访,陪老人们聊天。80多岁的屈大妈就是其中的一位,屈大妈自己一个人住,每星期最盼望的事就是艳蕊过去陪她聊聊天、说说话,每次屈大妈见到她,总是伸手拉住艳蕊的手,旁边不知情的人感叹的说:“这娘俩感情真好!”屈大妈总是笑着说:“对呀,这就是我最亲闺女呢!”

  60多岁的许大妈老伴去世,心里一直没有调整过来,艳蕊每星期去探访,陪伴着许大妈走过那段伤心的日子,现在的许大妈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逢人便说,“是我们的‘小棉袄’让我又有了笑容!”

  通过与老人们的深入接触,她发现社区内没有收入的阿姨们是很需要关注的,于是她成立手工坊,为这些阿姨每月提供小额补贴,并特意找来老师教大家,这些手工艺品最初没有销售,她前后投入大约10000元补贴给这些老人,慢慢的老人们学会了这些技能,产品也开始有了销路。今年60多岁的李阿姨就是手工坊其中的一位,年轻时一直以家庭为中心,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伴,没有自己的工作,也没有任何收入,跟孩子和老伴要生活费,但是通过艳蕊的帮助组织这个手工活动,从不会做这些东西到看着样子也可以自己琢磨着做,而且除了每月从手工坊领取的手工费以外自己还会多做,自己去卖,虽然每月并没有多少钱,但是李阿姨说:“60多岁的我,是第一次可以挣钱了,开玩笑的说,有种可以挺直腰板的感觉。现在的我,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大,很快乐。

  同时艳蕊组织更多形式的精神支持老人们活动。87岁的石大妈随着年龄增加,听力不是很好,本来喜欢凑热闹的她,也变得不爱侃大山了,怕听不清楚招大伙烦,所以渐渐地只有一个人出去晒晒太阳,艳蕊看到这种情况,开始拓展手工坊的活动。“我不服老,虽然不能编一些东西了,但是我也愿意活到老,在这里边,我学会了叠青蛙、会做贺卡,还会做相框了,觉得老了老了自己越来越有用的感觉,现在每个星期我都会来参加活动,像是变成了学生,盼着去学校上课的感觉。谢谢党,谢谢还有这么多人关心我们,谢谢每次活动都在我耳边的‘小翻译’,小艳蕊。”

  参加手工坊的崔姨,胸椎做了手术,外出需要坐轮椅,她住的楼房又没有电梯,子女平时工作,也没有时间推着崔姨外出,艳蕊就每星期推着崔姨来参加活动,还联系老中医询问康复的办法,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现在崔姨已经可以脱离轮椅,自己推着助行器外出了,崔姨笑着对大家说:“我现在走的越来越迅速了,这真的要感谢艳蕊对我的关心。”

  社区禾大爷和老伴身体都不好,家里也没人收拾,窗户上的土积了厚厚的一层,她拿上抹布就来到禾大爷家,整整干了一个下午……

  这样一件件的小事就发生在艳蕊和社区里的老人之间,老人们早已把她当做了家人,换灯泡、防止小狗在家门口撒尿这些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艳蕊”,老人们知道这是他们的“小棉袄”。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她考虑让“乐龄”真正的组织化运作,她开始联系基金会,开始为社区内的老人们募款,开始筹建全职团队,开始推动老人们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充分听取老人们的建议,在社区内,成立了“夕阳红乐园”,这个乐园也真正成为了老人们欢乐的乐园。

  在她的推动下,一个个老年公益小组成立了:健康聊斋、棋牌组、风采书画社、纤巧手工艺组、20栋楼门互助小组、小草艺术团、热心人帮扶队、宣传组;一次次活动在乐园里开展了:健康讲座、为社区内80岁老人集体庆生、百家宴、棋牌大赛、书画展、歌舞比赛、端午节送温暖等等。用社区居民代表刘大爷的一句话“我们看到社区活动从无到有,在对社区的改变方面,原来是无活动可选,现在是社区活动精彩纷呈,大家都挺忙”。

  公益小组的项目在今年也申请到了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春芽计划公益示范项目,正在从当初的一个社区向其他四个社区开拓,同时也会服务到更多的老人们。

  社区老人也形成了互相支持的社区网络。王艳蕊为满足老人对于专业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需求,艳蕊也带着她的团队在社区中做了调研,开始培训专业的护老员,建立护老员队伍,为居家老人提供直接的、有针对性的上门服务。比如为居家老人提供居室卫生清洁,帮助采购日常生活用品,护理照顾、康复服务、心理慰藉等等。

  在机构化的进程中,她带领乐龄的团队召开了战略规划会议,确定了乐龄发展的方向,第一是倡导全社会关爱老人;第二是成为专业的被信任的居家养老社会机构第三是以社区动员形式、帮助老人主动参与,实现自我价值,倡导积极老龄化的生活态度。而第一点是最重要的,也是她一直在做的。

  2008年,她邀请台湾弘道基金会来给居民们展示他们所拍的记录片《不老骑士》,让大家看到“人到八十,也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促进两岸的居民交流在助老方面的心得。

  2009年,她申请参加英国大使馆文化处和友成企业家基金会举办的的社会企业家培训,在培训中递交《社区居家养老项目申请书》并获得组委会特别奖。

  同时,她参加各种关于老年方面的研讨会,在会上倡导“积极老龄化以及关注老年人”的理念。

  在2009年,她联合石景山区社区服务中心,举办了为期五天的“社区居家养老护理培训”,邀请社区居民以及养老护理行业的工作人员免费参加。

  她会继续在带领着自己的团队继续在助老服务事业中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燃烧自己的青春年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不只是一句话,一个口号,而是真真实实的一件事,甚至是一种生活!

  北京志愿者王艳蕊志愿服务心得

  在刚开始的两年多里,我在社区开展工作。很多人不理解,既挣不着钱,还要往里搭钱,觉得这么辛苦是为什么呢?但是执着的我认为人生的价值就在于真正的为需要的人做点实事,看到老人脸上开心的笑容她的心里也笑了。在社区的200多位老人眼里,我就是“贴心的小棉袄”。

  为了更贴近社区里的大爷大妈们的生活,在社区内租了房,开始了和大爷大妈们一起的生活。

  在实际的社区生活中,我发现社区内高龄、空巢的老人很多,而且心理上的需求是很突出,于是她和志愿者每周进行探访,陪老人们聊天。80多岁的屈大妈就是其中的一位,屈大妈自己一个人住,每星期最盼望的事就是艳蕊过去陪她聊聊天、说说话,每次屈大妈见到她,总是伸手拉住艳蕊的手,旁边不知情的人感叹的说:“这娘俩感情真好!”屈大妈总是笑着说:“对呀,这就是我最亲闺女呢!”

  我会继续在带领着自己的团队继续在助老服务事业中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燃烧自己的青春年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不只是一句话,一个口号,而是真真实实的一件事,甚至是一种生活!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