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骥良 盲人作家张骥良讲述自己的道德故事 张骥良进行书法创作 张骥良签名赠书 张骥良荣获朝阳十大文明先进个人
张骥良,男,汉族,1954年出生,北京社区报编辑、记者。
简要事迹:童年孤苦,身材矮小,双眼视力仅有0.01。多年来坚持为残疾人奔走解困;促使多部门联合行动,抓获不法分子;采访700多位政要和明星,发表400多万字的名人传记和社会纪实作品,并写出中国第一部由盲人创作的历史长篇小说;举办全国首个盲人书法家作品展,义卖自己的书法作品。他为自己、为更多的人撑起了一片天,圆了一个梦:为帮助盲人母亲维权,他在一周之内,通读了两尺多厚的案卷,并顶住压力,通过《民政之声报》和央视“今日说法”栏目,为盲人母亲争取公道;为帮助一个罹患败血症的孩子, 他在细致调查后,积极呼吁社会援助,并举办书画家大型义卖来筹措救治费用;他是北京市唯一一位盲人监狱思想道德辅导员。他出入监狱数十次,与残疾服刑人员交流思想、送读送学,让他们重树生活的勇气;为圆一位穷苦“艾滋”女孩的读书梦,他四处搜集儿童书刊画报,还带女孩到天安门、故宫、长城散心…… 出名后,面对求助学资的孩子,他的汇款连年不断,帮助孩子完成了学业。他甚至不让自己的母亲知道此事,一直默默地奉献着爱心。
曾获荣誉:曾荣获朝阳十大文明先进个人称号。
北京志愿者张骥良详细事迹材料
将大爱写满人间
家住呼家楼街道金台里社区的张骥良,今年58岁,从小就被亲生父母抛弃,童年时又因病损坏视神经,导致双眼视力仅有0.01,几乎看不到任何东西。就是这样一个不被老天垂青的人,却用自己那双并不宽阔的肩膀为自己、为家人、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撑起一片天,圆了一个梦。而他也被同行们亲切地称为“京城的袖珍老爷们”。
作为呼家楼街道的微笑形象大使,张骥良以博大的爱心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残疾人呼吁维权,解困办实事,以笑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艺术不懈的追求,深深地感染着人们。他身高不足
为了采访,他深入艾滋病患者家庭,与他们同吃同住;他穿上捡来的破烂衣服,身无分文卧底京城丐帮群落,饱尝饥寒之苦;他周旋在卖假发票的票贩子中间,曾被7、8个壮汉围住,三棱刀架在脖子上;他和职业卖血者一起吞食烟灰来稀释血液……
多年来,张骥良铁肩担道义,不畏困难险阻,用他那并不高大的身躯,努力为弱势群体发心声、谋福利。
仗义执言行记者之责
张骥良的记者之路一路崎岖。1994年,张骥良从单位下岗,生活陷入困境。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打倒他,反而使他更加顽强。下岗后,他重拾儿时的梦想,开始在家刻苦练习书法和写作,他先是当自用撰稿人,不久后便被北京市民政局主办的《民政之声报》(现更名为《北京社区报》)聘为编辑、记者。成为一名记者之后,张骥良的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他说:“端一天记者的饭碗,就要说一天实话。这是社会责任感,是应该放在首位的东西。”
在张骥良的记者生涯中,他认识了西城区的一位盲人母亲。这位盲人母亲的小女儿重病住进了北京一家医院。后来,孩子在转院过程中,医院竟然没有给她带氧气,致使孩子患上了缺氧性脑瘫。孩子的母亲将医院告上了法庭,但因为种种原因,使得本来很简单的案子,变得一波三折。张骥良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去了西城区法院,他说,“我不为别的,就是要为咱残疾人讨个说法!”
那时,法院审理的案卷有两尺多厚,一周之内,他硬是将其通读了一遍。知道张骥良的行为后,连审理此案的法官都非常感动地说:“你的眼睛这么不好,还这么负责任呀!”后来,张骥良采写的文章在《民政之声报》发表了,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还做了专题报道。不想这一切,却引起那家医院的愤怒,他们叫嚣着说要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民政之声报》和张骥良告上法庭。事后张骥良仍心有余悸地说:“当时,写这篇文章,我的压力确实很大。但到后来,文章发表之后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很多媒体站出来为这位盲母和瘫女仗义直言。到那一刻,我的心才感觉轻松多了!”
爱心义卖救助垂危儿童
除了尽好记者的社会责任,张骥良还努力地行走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2002年,张骥良的一位朋友找到他说自己的侄子得了败血症,住在北京儿童医院,希望能得到张骥良的帮助。张骥良听后二话没说就来到了北京儿童医院,孩子姓宋,是承德的一位小学生。张骥良见到孩子时,他已经垂危了。经过一番细致的采访之后,张骥良后连夜写出了一篇文章,登在了《中国妇女报》家庭周末版上。他真诚地呼吁社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个幼小的孩子换肾或者移植干细胞,救活这个孩子,同时,张骥良还和北京著名残疾人书法家周得利一起组织,在工体北门,搞起了一场残疾人书画家大型义卖活动。
义卖吸引了二十多家媒体的目光,并让更多的残疾书画家们分文不取地将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义卖。虽然张骥良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那天所有的书画一共只卖了781块钱。就在张骥良为孩子叹息无奈的时候,令人感动的一幕出现了,很多在场的媒体记者们纷纷掏出了自己口袋中的钱投入到了募捐箱,最后终于募集到了一大笔款项,让小宋做了手术。但遗憾的是手术没有成功,出现了排斥,孩子最终还是去世了。孩子父母离开的那天,他们紧紧握着张骥良的手,哽咽地说道:“孩子虽然去了,但我们家世世代代都会记住你的!是你把爱传播给了我们!”
爱心为服刑人员点亮心灯
身为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朝阳区残联副主席、盲人协会主席的张骥良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为残疾人服务的信念和宗旨。在延庆一座专门关押老弱病残罪犯的监狱里,张骥良受北京市残联聘任,成为北京市唯一一位盲人监狱思想道德辅导员。受聘之后,张骥良先后数十次走进延庆监狱,也是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姓赵的盲人服刑人员。
当时的小赵心灰意冷,对未来没有一点希望。他告诉张骥良:“我都成一个盲人了,我出狱之后,还能干什么?”张骥良非常理解他的心情,不断地给他做思想工作,并亲自给他送去了盲人专用的写字板。张骥良告诉小赵:“你一定要把盲文学会,另外,还要学一些按摩的技术!”
回到北京后,张骥良便四处寻找按摩书籍,并请北京经贸大学的学生将那些文字录成磁带。这一切做好之后他又亲自将盲笔,和这些录好的盲人按摩教学磁带,送到了小赵的手里。捧着这些还带着张骥良体温的物品,小赵不禁热泪盈眶。
此后,张骥良又多次给他送去盲人专用的音像读物,和专门为残疾人办的杂志《中国残疾人》、《三月风》等,请其他肢残服刑人员,读给小赵听。张骥良的行动,连其他的服刑人员都非常感动。就在小赵即将刑满释放的时候,他拉着张骥良的手,激动的说:“是您给了我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是您改变了我的一生!”
用爱为艾滋女孩点亮人生
2001年国际艾滋病日,张骥良和残疾组织的慰问人员到北京佑安医院爱新家园看望艾滋病患者,并和他们一起联欢。张骥良的行为让在场的一位13岁的女孩很受感动,她拉着张骥良的手,流着泪叙述了自己的遭遇。
女孩家在河南上蔡县,由于家中贫困,上学到初一时父亲便停止了供她上学。热爱学习的女孩多次跟父亲争取,甚至以死相逼。最终父亲做出了让步,父亲同意她继续上学,但只给时间不给钱。可是没钱怎么上学?无奈之下,女孩走进了卖血者的行列。本想着靠卖血尽快挣到学费,但却被可怕的艾滋病毒附上了身。
为了帮女孩圆她的读书梦,张骥良从亲朋、邻居、废品站到处搜集儿童书刊画报,并亲自送到医院。看着自己眼前这么多书籍,女孩眼泪“哗哗”往下流,她紧紧拉着张骥良的手说:“我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读这么多书,死也心甘了……”
女孩的病情暂时稳定,出院时,女孩搂着张骥良的脖子说:“张爸爸,我在北京1年多了,却从没到过天安门,你能带我看看去么?”张骥良忍着眼泪说:“明天咱们就出院,后天我就带你去。”
那几天,他的女儿正在学校军训,张骥良就把这个女孩安排在女儿的床上。老母亲问他,这是哪儿的孩子,骥良便谎称说,一个朋友的孩子,小住几天。这几天,张骥良带着这个女孩去了天安门、石景山游乐园、故宫、北海、天坛甚至长城。
在送女孩去火车站时,女孩“扑通”一声跪在了张骥良面前,她依依不舍地拉着张骥良的手,边哭边说:“我从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像其他孩子一样,能去动物园和游乐园玩,这是我一生中最最难忘的经历……”
爱心资助贫困女孩上学
张骥良为残疾人事业所做的贡献,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的事迹也被很多人所熟知。一次他意外的收到了一封信,信是井冈山区一个姓朱的女孩写来的,她说:“现在,人家都上学了,而我家里很穷,上不起学,我爸爸下煤窑的时候,砸死了,我妈改嫁了,我只能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您是作家,能不能支持我上学?”接到信后,张骥良马上给小朱回了信。随后,张骥良又找到了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请他们核实一下这个孩子的真实情况,如果属实,他表示愿意资助她上学。经过基金会的核查得知女孩的情况属实后,张骥良当即就把第一笔汇款300元寄给了她。而这之后每年他都按时把钱给孩子寄去,使她得以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开始的几年中张骥良并没有让母亲知道这件事情,直到孩子上初一时寄来的一封信被母亲看到了,她才知道了这件事。母亲告诉张骥良:“这件事情,你做的对,我支持你!”得到了母亲的认可,张骥良高兴极了。到了那年年底,张骥良便跟母亲商量,希望母亲答应让小朱来北京和他们一起过春节,母亲爽快的答应了,不过他告诫儿子:“为社会做一点事情,是你应该的,不要因此就拿来说事,告诉你的新闻界的朋友,不要大肆张扬!”张骥良听了点了点头。那一年,张骥良将小朱接来了之后,带她逛庙会、去颐和园游玩,高高兴兴地过了一个团圆年。
“生活强者 唱时代新歌”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残联名誉主席邓朴方曾给张骥良的题词一样,我们的时代需要更多像张骥良这样的生活强者。张骥良用他的精神为我们谱写了一首动人的新曲。张骥良的眼睛是朦胧的,但是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光明。张骥良曾经自嘲说:“没有人把我当盲人”正是因为他对命运的不断抗争、他那满含笑容的平和心态,以及他对世界播散的无限爱的种子,让他赢得了大家更多的敬佩,而不是同情。
北京志愿者张骥良志愿服务心得
作为呼家楼街道的微笑形象大使,我以爱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残疾人呼吁维权,解困办实事,以笑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艺术不懈的追求,深深地感染着人们。虽然身高不足
为了采访,我深入艾滋病患者家庭,与他们同吃同住;他穿上捡来的破烂衣服,身无分文卧底京城丐帮群落,饱尝饥寒之苦;他周旋在卖假发票的票贩子中间,曾被7、8个壮汉围住,三棱刀架在脖子上;他和职业卖血者一起吞食烟灰来稀释血液……
多年来,我铁肩担道义,不畏困难险阻,并不高大的身躯,努力为弱势群体发心声、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