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志愿者注册 / 志愿团体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快讯 > 媒体报道 > 北京日报:“学窦珍,行善举,做好人”

北京日报:“学窦珍,行善举,做好人”

日期:2013-12-02      来源:志愿北京
  日前,“扫桥爷爷”窦珍生前每天都要打扫的右安门外连心桥上插满了人们寄托哀思的鲜花。由社区居民、市志愿者联合会及窦珍工作单位——市电力公司的志愿者组建的窦珍志愿服务队接过了老人手中的扫帚,继续清扫过街桥,开展志愿服务。 本报记者 孙戉摄

  本报讯(记者 童曙泉)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通知,号召广大市民群众开展“学窦珍,行善举,做好人”活动。

  连日来,义务扫桥十余年的“扫桥爷爷”窦珍感动了市民,他的事迹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文明北京新市民李高峰等志愿者们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向窦珍老人致敬。

  昨天下午,李高峰带领十几名志愿者,来到朝阳区甘露园朝阳无限社区义务清扫垃圾。寒冬中,志愿者们热情高涨,清扫路面,捡拾垃圾,边边角角也不放过。“越是 风天,塑料袋等白色垃圾越容易到处飘,也就越需要清扫。”李高峰说,“志愿服务是一种责任、一种感情,就像窦珍老人一样,只要有需要就上岗,不管天气好 坏。”

  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通知,赞扬窦珍老人坚持十余年义务扫桥的凡人善举,这种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了时代正能量,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通知号召广大市民群众要学习窦珍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热心公益,自觉开展志愿服务,不求名利,不图回报;要学习窦珍持之以恒做好事的执 着精神,行善举,做好人,始终不渝,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广大市民群众要把做好人当作生活的信仰,把做好事当成生活的追求,把做好人、做好事、做到底当作 生活的动力。

  各区县、各单位和广大市民群众,将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题,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并将志愿服务日常化、生活化。鼓励大家以窦珍为榜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近就便,力所能及,服务他人,奉献社会。

  同时,全市还将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和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相结合,通过座谈会、报告会、百姓宣讲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窦珍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宣传活动热潮,激发人们的道德自觉,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

  各级组织和全社会还将关心、关爱、关怀身边好人,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以及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做好人、做好事创造良好条件。

新闻背景  

  窦珍义务扫桥11年

  1995年,右安门外翠林小区建成。当时,小区南侧有4条铁道,居民出行非常不便。一些居民为了抄近道,冒险横穿铁路,造成多起伤亡事故。

  2000年,市政府牵头,在铁道上方修建起了天桥,天桥被居民们称为“连心桥”。天桥建成后,桥面经常有一些垃圾、痰迹、狗屎。住在翠林三里的窦珍老人看在眼里,开始义务扫桥,那一年,他76岁。

  120米长的桥面、196级台阶,老人每天早一次、晚一次,义务清扫。窦珍老人的腰不好,就自制加长扫帚。垃圾太多,他就带着小簸箕上桥。不仅是清扫纸屑,狗屎、痰迹、口香糖、小广告,他也会清扫。每次扫完桥面,窦珍还要用抹布把桥栏杆擦干净。这一扫就是11年。

  今年11月25日,已87岁的窦珍老人从敬老院回来,意外从“连心桥”上跌落,不幸辞世。  

相关新闻  

  “连心桥”有望命名“窦珍桥”

  为了怀念“扫桥爷爷”,网友们呼吁以窦珍老人的名字重新命名“连心桥”。

  “爷爷的精神永在,以老人的名字命名这座桥(‘窦珍桥’),有纪念意义,也让后人时刻能记住爷爷的事迹。”近几日,这条微博已得到数百名网友的力挺。

  对此,市规划委员会丰台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人行过街桥属于交通设施的范畴,不属于北京市地名管理办法中的命名范围,但如果是为了让人们铭记老人的先进事迹,号召大家学习,“是特别好的事儿,也可以给它命名。”   

  据了解,天桥命名需要征求相关部门和产权单位的意见。目前丰台区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正积极推进此事。

一键分享:
没有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