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志愿者在体验6级以上地震的震感,并学习如何在地震中求生。当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由北京市地震局和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联合建设的地震与建筑 科学教育馆正式开放。该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下沉广场,展示面积1400平方米,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于一体,向社会公众普及防灾减灾 知识和自救互助基本技能。新华社记者 张宇 摄 摘 要: 新华社照片,北京,2014年5月12日 北京地震与建筑科学教育馆正式开放5月12日,志愿者在体验6级以上地震的震感,并学习如何在地震中求生。
5月12日,志愿者在体验积水达到40厘米时,开门遇到的阻力。当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由北京市地震局和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联合建设的地震与建筑科学教育 馆正式开放。该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下沉广场,展示面积1400平方米,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于一体,向社会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自 救互助基本技能。新华社记者 张宇 摄
5月12日,志愿者们在体验虚拟灭火。当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由北京市地震局和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联合建设的地震与建筑科学教育馆正式开放。该馆位于北京 奥林匹克公园下沉广场,展示面积1400平方米,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于一体,向社会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助基本技能。新华社记 者 张宇 摄